台灣要聞

高縣城鄉交流 原住民學童參訪縣議會縣府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六日電)高雄縣城鄉交流的三個原住鄉四所小學四十多位學童,到鳳山市進行城鄉交流,今天與交流的鳳山市四所國小學童參訪高雄縣議會與縣府,受到縣議會主任秘書陳順利與縣長楊秋興熱忱接待。

小朋友由名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文治、接待學校之一的過埤國小校長葉清德及十位老師帶領下,下午參訪縣議會,小朋友穿著排灣族與布農族傳統服飾,亮麗的服飾與銀飾品發出的窸窣聲,吸引議會職員目光與驚喜。

陳順利簡報後,舉行有獎徵答,詢問小朋友「縣議會的職責是甚麼?」「縣議員總共幾位?」「原住民議員有幾席?」等問題,小朋友熱烈搶答。center>

高雄縣三個原住民鄉四所國小的五年級學生與鳳山市四所國小學生進行城鄉交流,二十六日下午參訪縣議會,在主任秘書陳順利指導下,模擬議會質詢對答。//中央社

小朋友們進入莊嚴的議事大廳,扮演縣議員與縣府局室首長模擬質詢對答;在陳順利帶領下,小朋友扮演主持議事的議長、縣長、局室首長,並接受扮演縣議員的同學質詢「拷問」,有童言童語、也有雞同鴨講、有的愣在答詢台上不知所措,引發其他小朋友哄堂大笑。

隨後,小朋友們參訪縣府,楊秋興不忘抽查小朋友學習母語成果,大部分原住民學生都會說母語,反而是鳳山區的接待家庭小朋友,大部分都不會說母語。短短三天交流雙方已經成為好朋友,接待學生更向楊秋興請求,過陣子也安排他們到山上的小朋友家裡玩。

楊秋興表示,城鄉交流活動非常有意義,可以讓雙方小朋友體驗不同環境、了解多元文化,擴展視野,更懂得族群互相尊重、包容,只要學校有意願,可以擴大辦理。

他表示,母語是族群文化的結晶,國際化與本土化彼此並不相衝突,全世界華人中客語人口約有數千萬,河洛語人口則有上億,可見母語也有相當流通性。他記得大學時代有位女同學是僑生,剛來時因語言不通,足足在宿舍哭了三個月,後來漸漸與男同學混熟,發現河洛語能通,學生生活從此變得快樂。

被小朋友問及對體罰的看法,楊秋興也不忘調查小朋友民意,結果有兩人贊成體罰,其他人統統反對。他幽默地表示,「這兩位小朋友一定很乖,不怕被罰」,還要他們兩人「服從多數」。

一位鳳山市國小小朋友爆料,他的老師在不高興時會打同學手心。楊秋興指示縣府教育局長陳瑞忠了解。

鳳山市國小小朋友指原住民鄉國小資源不足,楊秋興表示,縣府積極充實原住民鄉電腦,希望透過電腦遠距傳播資訊,拉近城鄉距離。

這項國小學生城鄉交流已進行三年,今年有鳳山市的福誠、鳳西、過埤、瑞興及茂林鄉多納、桃源鄉建山、興中、三民鄉民族國小五年級學生參加,鳳山市各國小學生利用週六、週日上山與原住民鄉國小小朋友交流。四所原住民鄉國小小朋友則在三天下山,與四所國小學生一起上課,下午展開參訪活動,晚間住在接待家庭,他們參訪過橋頭仕隆國小藥用植物園、高雄糖廠、林園中芸國小天文館、 兒童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