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油管二十八日開工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延宕多時的俄羅斯遠東輸油管,在俄羅斯總統蒲亭的督陣下,一期工程將於二十八日正式開工。

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俄方宣佈,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納線)的建設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一期工程二十八日開工。

報導說,蒲亭近日參加了旨在加速發展西伯利亞地區經濟的一項會議,要求當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在這項有托木斯克、布里亞特和圖瓦等州的州長參加的會議中,蒲亭對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表示強烈不滿,泰納線作為西伯利亞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

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魏因施托克在會上表示,為解決泰納線建設方案中的生態和環保問題,將管道北移,公司需要多花費九億美元,他宣佈了開工日期。

在聽取魏因施托克有關泰納線的報告後,蒲亭指出,泰納線早就決定了,一刻都不能再耽擱,應當立即開工。

但蒲亭要求將管線從貝加爾湖沿岸再往北至少移四十公里,並要求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即刻著手制定管道北移方案。

蒲亭同時強調,應當確保管線在居民飲用水設備安全區域之外。而且還要保證,即使遇到十級地震,也不會有危險。

俄羅斯遠東輸油管一波三折,歷經中日各自屬意的「安大線」、「安納線」,以及「泰納線」之爭。

「安大線」指的是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到中國東北大慶的輸油管道。中國早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就由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談判。

「安納線」則是從安加爾斯克到遠東納霍德卡港口的輸油管道,全長四千公里,是日本力爭的線路。

中日強力競爭的結果,俄羅斯以影響環境為由,否決了「安大線」;二零零四年,「安納線」又被「泰納線」取代。

「泰納線」把「安納線」的起點,由安加爾斯克向西北移至泰舍特,然後經貝加爾湖北部和中俄邊境,通向納霍德卡。設計年輸油量八千萬噸,其中五千萬噸運往納霍德卡,再海運至日本等國,三千萬噸則準備運往中國。

俄羅斯並且計劃,「泰納線」一期工程於二零零八年完工,終點在距離中國邊界僅六十九公里的斯科羅洛季諾,年輸油量三千萬噸。經由「泰納線」的支線,中國將可從俄羅斯獲得原油。

相關新聞
李家同:凍結大學人事,凍結競爭力?
李家同:經濟起飛——我們值得引以為傲的事
星三月份製造業成長率達25.2%
非洲既愛且怕的東方巨人─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