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韓學者談民主 民眾應在生活中實踐民主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三十日電)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民主這條路─全球視野下的民主體檢」國際論壇今天持續第二天的議程,有日、韓等國的專家學者主講;日本學者Kiichi Fujiwara指出,民主對亞洲人來說似乎是各自表述的神奇字眼;韓國學者白永瑞則以韓國人的經驗指出民眾應在生活中學習民主制度和價值。

今天在中山堂舉辦的國際論壇,由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炯朗引言,日本的Kiichi fujiwara、韓國的白永瑞、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及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等人分享各地民主成長的經驗。

Kiichi Fujiwara以「民主重要嗎?民主轉型餘波中的亞洲」為題,談到相較於二十世紀初認為要擁有個人獨立,國家就必需獨立,以及以為政治機會的平等代表政治權力的平等及經濟平等的民主夢,當期待和現實間有巨大落差時,邁入二十一世紀初,民主在亞洲是否會凋零式微,仍混沌未明。

他指出,以民主形式存在的政府體制,已經在菲律賓、泰國甚至日本生根茁壯,問題在於這種政府可以被操縱成所向無敵的行政部門,他們不是進步成真正完整的民主,就是倒退成獨裁的國家。

白永瑞以韓國從一九七四年朴正熙軍事獨裁政權鎮壓,詩人金芝荷就發出了「喉嚨在火燒般地渴求」的詩句,許多韓國人開始爭取民主。

由於民主化運動的勝利,韓國人可以聚會、結社,享有言論自由等,使市民社會和市民運動逐漸具活力,且南北韓的和解也有相當進展,韓國民主化過程呈現出民族的主體性和民眾的活躍性,受到亞洲社會的注目。

但民主運動勝利已過了二十年,韓國內部也出現一種聲音,這種民主化對改善韓國國民生活品質發揮了什麼效果。也開始有人提出民主主義的「危機」論。

他強調,要感受民主的進步,其實民眾日常生活中學習民主主義的制度和價值,並以個人和集體層面努力實踐民主,才是真正享有民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