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心理

焦慮小孩難訴苦 狠咬自己來解壓

【大紀元5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一位小四生因壓力過大,將自己口腔黏膜咬得血肉模糊、狀似蜂巢,透過自殘紓解焦慮,由於是由阿嬤隔代教養,家人配合度低,精神科醫師也束手無策。

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這位小朋友暗自咬口腔黏膜,是被牙醫師發現後才轉介到精神科來,他的個性內向、有學習障礙,來自家庭與學校的壓力,讓他無法抑制自殘的衝動。

醫師們也很訝異,一個小朋友怎能忍受如此疼痛,將自己的口腔黏膜咬成那副模樣?臧汝芬發現,小男童有學習障礙,成績並不好,建議家人與學校聯絡,請特教老師協助輔導課業,不要讓孩子承受過大壓力,無奈家人配合度低,成效有限。

「成長過程中的缺陷,會影響未來人格發展。」臧汝芬說,一旦家庭、學校無法配合治療,臨床醫師只能乾著急,雖已預見孩子坎坷的未來,卻愛莫能助,令人無奈。

臧汝芬表示,除了咬自己口腔黏膜外,也有少數孩子是將自己嘴唇上的皮,一片片剝下,而這些症狀,與「拔毛症」的成因相同,病童大多是合併情緒障礙、容易焦慮、挫折忍受度差、人際關係疏離的孩子。

而少數孩子不但會拔毛,更會吞食毛髮,偶爾會傳出孩童因腸阻塞險些致命,開刀後卻取出大塊毛糞石的個案。臧汝芬說,這些孩子都有一種無法抑制衝動的毛病,以致忍不住一再拔毛、剝皮,父母們不要急著打罵,要更有耐心,配合醫師指示,協助孩子擺脫焦慮、戒除惡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