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胡元輝主張建構公民新聞寫作典範 提升媒體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日電)公共電視總經理胡元輝今天主張建構「公民新聞」的寫作典範,促使商業媒體導入良性競爭,發揮媒體公民服務功能。中央通訊社社長劉志聰也指出,媒體肩負文化傳播的責任,國人語文程度降低,寫作能力變差,媒體不能置身事外。

有感於新聞寫作訓練不符當前廣電及新興媒體需求,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在志清大樓舉辦一天的「廣電暨新興媒體寫作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由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沈慧聲、大傳系主任王毓莉主持,邀請傳播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就廣電新聞寫作的反思、用語的精準度、廣電新聞與評論寫作等對話。

劉志聰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年輕一代語文降低,意謂著將來媒體所進用的新血,也可能有語文程度不足的問題,媒體必須因應;而媒體肩負文化傳播的責任,國人語文程度降低,寫作能力變差,媒體不能置身事外。

除了用字遣辭的基本功外,劉志聰建議,記者要透過廣泛閱讀,包括文學、藝術、歷史、國際局勢、文化思潮、法律概念、外語等,累積不同領域的知識,寫作才不會流於空泛。更重要的是,好的新聞寫作必須謹守專業規範或專業準則,因為寫作技巧只是骨架,必須同時具備專業知識,遵守專業規範,才能寫出有血有肉,具有水準的好文章。

胡元輝將台灣廣電媒體新聞寫作區分為「教化新聞」和「(假)商品新聞」兩個階段,分界點在於一九九零年代有線電視的興起。

他指出,當今台灣電視媒體在新聞寫作中出現的感官化、衝突化、娛樂化、聳動化、行銷化等特徵,並非一般媒體生態發展較為成熟國家所展現的「商品新聞」模式,反而是更不受專業倫理約束的「假商品新聞」。

為避免「假商品新聞」寫作模式,繼續腐蝕台灣廣電生態,胡元輝主張建構公民新聞的寫作典範,以知識、多元、共識、社區、公民為取向,而非瑣碎的事實、偏狹的兩極、片面的衝突取向,也非優越的精英取向,使商業媒體導入良性競爭軌道,從而發揮媒體公民社會所應擔負的公共服務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