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3年苦讀2天忙碌 中國全民護考怪象

【大紀元6月13日訊】3年的苦讀,2天的緊張忙碌,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在全國高考時,出現全民護考的景象,高考考生每到一處,都牽動著所有人的敏感神經。賓館、社區、工地、學校、城管、家長……這一天,全中國社會似乎只有一個服務對象,那就是考生。

據新華網報導,6月7日,是全國高考的第一天,上海市11.2萬餘考生趕赴151個考點的4665個考場。當天,往日喧嘩的上海街頭變得格外肅靜,空氣似乎也被緊張的氣息所凝固。據瞭解,這次高考,上海動用了600位網絡監督員,為考生考生排解突發事件,包括:突然生病、忘帶准考證、意外受傷…。

為了方便路途遙遠的考生迎考,上海各大賓館幾乎在開考當天一下子全都冒了出來,三天內全方位為考生提供服務,為了保證家長不干擾考生,賓館還為家長設有專門休息室。

為了兒女考場順利,有些家長甚至比考生更緊張,高考當天早早起床為女兒準備早飯、檢查考試用品。有的為了陪考,還向單位請了3天假,做起了女兒的「臨時保姆」。

高考封路惹爭議

8日下午3點到3點20分,從雲南南路到西藏南路、從金陵路到淮海東路兩條道路被禁止通行,原因是:位於兩路段之間的光明中學正在舉行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整個英語聽力考試20分鐘,考生都是戴著耳機考試的。由於是臨時舉措,因此引發了諸多爭議。

考生家長王女士表示,封路給考生營造安靜的考場環境,但給路人、車輛帶來了極大不便,作為學生家長,心情挺矛盾的。有的市民因為等不到公交車而發出抱怨:不就是一場考試嗎?用得著這樣嗎?

家長壓力 不亞於考生

高考期間,家長承受的的壓力並不亞於孩子,多年潛心研究教育問題的專家熊丙奇表示,高考是家庭教育投入「階段性成果」展示,高考的成敗,事關家庭教育投入的「效益」。

高考期間,上海有多位高三家長表示,從幼兒園到高三長達13年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至少需花費10萬元,其中包括學費、培訓班、課外輔導等等的花費。如此高的教育投入,怎能不讓家長對高考不緊張?

上海大學社會學專家胡申生教授表示,一些家長之所以會表現出嚴重的心理焦慮,主要是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現代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們認為,孩子的未來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命運。此外,在家長認知中存在一個誤區,即把孩子的職業、將來的前途與他高考的分數和所進的學校掛鉤,這也是產生壓力的一大因素。

高考指揮棒壓制人格成長

現在中國的中小學教育都圍繞著高考指揮棒轉,培養的都是應付考試的能力,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學者們表示,中國的高考制度對人格成長是有負面影響的。

韓國慶熙大學中國工商管理科主任教授姜栽植深授認為,分數第一,容易造成人性的扭曲。中國的年輕一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龍」和「社會只講高學歷」的氛圍,助長了學生「以我為中心」和「分數至上」的心理,容易成為自私自利的人。

曾在武漢當過英語老師的美國人傑夫認為,高考的壓力使學生們「靈魂上的傷口非常深」,結果是中國學生考試作弊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中國學生,其中包括很小的孩子,都有一種要「成為人上人」的想法,而這種過度的自我中心主義使他們無法成為真正的人才,因為現在絕大多數跨國組織都需要團隊合作的精神,中國學生恰恰缺乏這一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