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頻訪上海所為何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潘小濤6月15日撰文)胡錦濤本月十二日及十三日因利乘便,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前順道到上海視察兩天,從洋山港、振華港口機械集團及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等企業,到孫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談的都是上海市官員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以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胡錦濤兩年內第二度訪滬,如此頻繁,讓外界有無限聯想:胡錦濤為上海市的人事調整操心?考察中共十七大後的高級幹部候選人?還是挺上海呢?

二OO四年七月,胡錦濤上台半年後,終於君臨“上海幫”的大本營,卻是向上海的幹部發出警告:必須配合中央的宏觀調控措施,壓縮過度投資的行業。當時,全國各地出現經濟過熱,國務院在當年三月推出連串冷卻經濟的宏觀調控措施,卻受到地方諸侯強烈抵制,甚至傳出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在政治局會議上,當面指摘宏觀調控嚴重傷害長三角,在未來幾年更將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他還警告溫家寶及國務院,若不改正,將須負“政治責任”。因此,胡錦濤當時訪滬,就是向上海施壓,要與中央保持一致。

但兩年後的今天,胡錦濤再度訪滬,陳良宇早已悄悄褪下那副“跋扈”面具,改以 “擁胡”姿態接待胡錦濤,而過去一年,更不斷傳出陳良宇被調走的消息。按照新華社前天的報導,胡錦濤今次在上海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著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須緊緊抓住科技進步和創新這個關鍵環節....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努力為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這套“官腔”,跟兩年前訪滬時比較,少了一段有關必須實施宏觀調控的話,多了一句“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顯然,這句話足以反映胡錦濤此行的目的。

過去一年多,黨內外有關是否繼續推行改革開放的爭論不斷升級。左派、新左派和保守派,批評二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導致貧富懸殊加劇、社會不公加深、環境破壞嚴重、國有資產流失等,應該暫停改革,讓社會休養生息,甚至走回頭路。但改革派認為,這些都是改革的副產品,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斷深化改革,這些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有關爭論在今年三月的全國人大達到高潮,胡錦濤和溫家寶當時表態支持改革派的觀點。胡錦濤出席上海代表團座談時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說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切實加大改革力度”。顯然,胡錦濤想為這場爭論一槌定音。

但事與願違,是否應該繼續推動市場化改革的爭論,並沒因為胡錦濤的表態而偃旗息鼓,《人民日報》六月五日發表署名“鍾軒理”(應是“中宣部理論局”寫作班子的筆名)的文章《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再為市場化改革護航,並希望這場爭論告一段落。現在,胡錦濤在上海視察時,再為市場化改革保駕護航。若非黨內對改革方向還有噪音,若非對改革的爭論無法止息,胡錦濤和中共“喉舌”又何需在短短三個月內,先後三次為改革開放鳴鑼開道呢?

胡錦濤和中央三番四次仍無法統一全黨思想,說明胡錦濤的權威嚴重不足,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胡錦濤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理論上與前幾代中共領導人擁有的權力不相伯仲,但他的權威不僅無法和毛澤東、鄧小平相提並論,甚至連其前任的江澤民也相去甚遠。弔詭的是,中國的體制必須由強人支配才能撐下去,除非中共徹底擺脫“革命黨”的組織方式,蛻變成正常的“執政黨”,以普選方式選出具民意基礎、有黨員政治授權的黨領袖,否則中共不可能再產生強人領袖,往後的中共領導人再沒戰功,其權威勢必一代不如一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朗總統將訪問中國並與胡錦濤討論核子議題
爭鳴:總政和中宣部交戰升級
開放:胡錦濤大換御林軍
伊朗總統下週訪北京與胡錦濤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