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難出綵 資深球迷解析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吳嘉俊報導)德國世界杯足球賽小組賽接近尾聲﹐球迷正在期待着下一輪淘汰賽的精彩場面。中國球迷在觀看高水準足球的同時﹐也在網上熱烈討論中國足球的現狀﹐其中多有撻伐之詞﹐亦不乏慇切期待。

國際足協2004年公開確認,足球運動源起於中國,稱為「蹴鞠」。近年來﹐中國足球越來越趨向職業化和市場化,但是至今未實現“走向世界”的目標。而同是來自亞洲的近鄰日本和韓國,近年卻在世界上刮目相看。究竟為何有如此差距?記者採訪了幾位資深球迷。他們認為除了技術和意志等原因﹐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重要因素。

*“貧民的運動”沒有場地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對足球情有獨鐘﹐他認為中國足球缺乏深厚的根底﹐足球在國外本來是一種“貧民的運動”﹐到處都有地方讓普通家庭的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但是在中國卻沒有這樣的場地。

石藏山認為﹐中國也沒有一個公平競爭的體製產生自己的球星。他也表示中國隊員拼勁不足﹐對弱隊顯得很強﹐但是對于強隊就缺乏信心﹐輸了球都怪別人。

*團隊精神不足

有40多年業餘踢球經驗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說,在中國踢足球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有生氣﹐團隊精神在中國大陸不是獨立的,而是按照國家體委會組織。沒有發揮,體委本身亦未必真正懂得足球。

因而國人在「隔著一個網、單打獨鬥」的運動就做得比較好﹐例如羽毛球、乒乓球。但是涉及合作的運動比較遜色。

梁國雄認為,踢好足球除了速度、體力、技術﹐還應具備公平、勤力、敬業,有幽默感等條件。

他感嘆現在難出球星﹐並認為假球問題也是原因之一﹐“政治和錢,扼殺了足球”。

*意志待提高

在香港打了20多年業餘球隊的阿廣指出,比起日本、韓國隊,中國足球隊最主要的問題是意志較薄弱,另外耐力和技術也較遜色。

阿廣認為,在球場上最動要的是智慧和技術;在球場上要冷靜,才能可以面對球場上形勢的突發性。阿廣又認為,足球運動著重整體協調,如在球賽中其他隊員在想甚麼,而非個人表現。

*入不敷出

香港的一位體育老師馬啟義說,中國的職業足球隊賺錢很多,足球待遇相當高,中國人亦喜歡看球賽,市場很大。但中國的足球隊經常與醜聞掛鉤,行賄受賄黑哨等醜聞經常性的在足球球會出現,導致巨大的金錢投入和產出遠不能成正比。

馬啟義認為中國在集體項目方面的弱勢﹐不排除與整體國人性格上的特點有關。

*文化傳統的傳承差異

中國學者張宏傑在《為什麼中國足球總踢不過韓國?》一文中有這樣的觀察:「韓國運動員是為榮譽而踢球,職業球員把足球當成自己的生命,為了贏球死在球場上都可以。而中國隊缺乏的就是必勝的信念和堅持到底的決心。」

對此﹐張宏傑並不認為是「民族劣根性」造成﹐而是因為中韓兩國社會發展方式的不同,而造成了兩國國民性格的不同。

他表示﹐「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中,中國人在韓國感受到的文化差異是最小的。但兩國人在發展方面的表現,卻相當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在“文革”中被破壞殆盡﹐而在韓國,至今的社會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國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韓國人重視家譜,中秋節全國放假3天,所有的人都要回家祭祖,感謝祖先帶來豐收。」

這種傳統的文化根基給韓國整個民族帶來自信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石藏山也認為﹐傳統文化的衰落與中國足球隊的團隊表現非常有關係。他表示﹐根據史書的記載﹐中國古代人踢球,很重視體育風尚,講求公平公正精神,裁判員和運動員,有嚴格的道德要求。

他說,中國社會需要重拾昔日傳統文化的情操,會有助于中國足球在世界球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義大利足球聯盟主席因踢假球醜聞辭職
日本遭巴西痛宰  熬夜球迷又累又痛心
世足賽出局 日足協立即物色新教練人選
世足賽 從落後到逆轉 球評認巴西狀況顛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