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趾陶藝師 重現六十年前剪粘工法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三十日電)嘉義縣交趾陶藝師林再興、陳忠正、謝錦旭三代師徒,為了修復三級古蹟新港奉天宮,師徒三人以剪粘方式,聯手重塑奉天宮拜殿上的「財、子、壽」三仙,重現六十年前的傳統廟宇藝術。

位於嘉義縣新港鄉的奉天宮,是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年)由當地居民合建,主祀俗稱「船仔媽」的湄洲媽祖;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笨港溪氾濫,天后宮也被洪水沖毀,經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捐俸及地方人士捐資重建,於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落成,改名奉天宮。

清乾隆年間,諸羅山(嘉義古名)山洪暴發,從山上漂流而下的一棵樟木,被雕刻成大媽、二媽及三媽神像,供奉在奉天宮內。由於當時溪水阻隔,北港信眾朝拜相當不便,經王得祿協議後,將大媽留在奉天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後來移祀新港六興宮。

奉天宮是一座三開間四進帶的建築,受到九二一地震及一0二二地震影響而重修,其中拜殿上的「財、子、壽」三仙,委由交趾陶民俗藝師林再興、陳忠正、謝錦旭三代師徒,聯手以剪粘方式重塑。

現年七十七歲的林再興,是土生土長的新港人,十九歲那年,因對交趾陶藝有濃厚興趣,因而拜姑丈石連池為師,學習剪粘及交趾陶等技藝,並自1950年起奔波於全台各廟宇,為各廟宇整建翻修,迄今修遍全台兩百餘座廟宇。

由於熱中古蹟修護,並致力於培育交趾陶藝術人才,林再興於1998年獲教育部遴選為第二屆「重要民俗藝師」,近年來更不斷應邀到大專院校授課,將交趾陶的技藝與精神擴及到學院中。

林再興表示,剪粘的基本功夫,要先將形塑的人物、花、鳥依安置處,先繪成畫稿,再用鐵絲雕塑成線條,然後依鐵線形狀,灌入水泥,等到水泥乾了之後,再進行剪粘,最後完成作品。

第二代藝師陳忠正表示,自1986年定型剪粘片發明之後,許多交趾陶藝師不再以「碗片」做為剪粘的材料,因此也使得這門傳統技法日漸沒落,近年來因文化資產保護及古蹟修護意識抬頭,傳統剪粘藝術才再度受重視,許多古蹟修護指定以「碗片」製作剪粘。

第三代藝師謝錦旭指出,這次重塑的「財、子、壽」三仙,完全講究古法與手工,必需將碗片一層一層剪、粘上去,過程繁瑣而細膩,然而成品卻比現代「一體成形」的燒製技術,較有層次感及立體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