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北縣市交界學生可望免遷戶籍順利跨區就讀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七日電)台北縣市合作推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今天達成共識,縣市教育局同意協商重新劃分學區,讓縣市交界地區的學童,免遷戶籍就可以進入未滿額學校就讀。同時,臺北市教育局也將重新修訂「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辦法」,送市議會核備。

這項共識其實早在第一次會議時就已經有共識,不過,後來因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反悔,讓台北縣市共享教育資源生變,也無疑對台北縣市合作打了一巴掌。

出身台北市政府的副縣長陳威仁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會有變故是因為「科員政治」的影響。台灣的官僚體系其實是一種科員政治。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情況下,改革的政策落入科員手中執行,經常變調。

台北縣市的南港、汐止,竹圍與關渡間,早就是共同生活圈。為就近就學,跨區就讀情況非常普遍,但是受限「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新生分發及入學辦法」,學生應設籍台北市,並有居住的事實,造成台北縣的家長極大不便。

原訂下學年一年級新生可望因為縣市合作改善就學問題,不過,卻因為北市教育局變卦,臨時喊卡。今天會議中雙方達成共識,北市政府承諾願意努力,台北縣府認為這是可喜現象。不過,今年新生入學已經來不及實施。

越區就讀的另一關鍵,在於台北市已經少子化,閒置教室與師資人力嚴重,北縣學齡求學人數逐漸增加,雙方合作本應兩全其美,但北市擔心北縣學生跨區就讀會瓜分北市教育資源。

實際上,台北縣市民眾一樣繳稅,台北市卻享受較多的教育資源。縣政府表示,依據「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五條規定,地方政府在劃分學區時,縣市相鄰地區的學區,可由縣市政府依照實際情況協商。

身兼縣市合作推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臺北縣副縣長陳威仁表示,今日關於「免遷戶籍就近入學」方案討論,可以說是一大突破,因為,未來縣市交界地區的學童,將可透過縣市政府協商重新劃分學區的方式,免遷戶籍進入未滿額學校就讀。

對此,臺北市副市長陳裕璋表示,必須尊重議會對於教育事務審議的權利,因此,未來將先透過縣市協商機制,研討重新劃分學區,讓學童免遷戶籍進入未滿額學校就讀,同時,也將重新修訂新生入學辦法,送市議會核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