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獲文馨獎最佳小而美獎 沈芯菱鼓勵更多人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十八日電)十七歲時你在做什麼?對高二學生沈芯菱來說,她已和其他企業一起獲得贊助藝文活動最高榮譽「文馨獎」。小小年紀怎會想到要贊助藝術活動?沈芯菱說,自己喜愛攝影,有機會展出,就想到為什麼不邀請其他有才華的青少年及弱勢朋友一起來展,於是捐款設了「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

第八屆文馨獎頒獎典禮今天在國家戲劇院進行,在獲獎各企業和團體中,其中年紀最小的沈芯菱也因捐款贊助藝文活動獲「最佳小而美獎」而最受注目。

住在雲林縣的沈芯菱,家中並不富裕,但自小就在父母的影響下,立志要助人;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她已有三十一張電腦專業證照,靠著幫企業架設網站,有了收入,再將收入用於做更多有益的事。

她說,除了之前捐三十台電子辭典,給南投、嘉義的原住民朋友,解決他們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國中二年級時她並因自己獲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肯定,獲得攝影作品展出機會時,她也想到要和其他青少年朋友同享。

她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她只是希望能讓其他有才華的青少年和弱勢同學有個場地、有機會發表他們的作品,因此捐款成立了「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至今已舉辦了兩屆,有一百多位學生一起參與展出。

從個人展擴大到青少年聯展,沈芯菱希望未來這項攝影展有機會成為全國性的青少年創作園地,縮短城鄉差距,讓他們的才華有機會展示在眾人面前。

從小成長的環境和經驗,沈芯菱體會到有很多青少年朋友很有熱誠和熱情,但很多都被大環境淹沒了,但其實他們的創作往往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值得大家鼓勵發掘。

因此她以自己微簿的力量,希望能讓有才華的青少年實現理想,也呼籲台灣應多關心弱勢青少年的創作。

她說,在文憑至上的台灣,許多雖弱勢卻有才華的學生,常因疲於奔命於學業中,讓他們失去自我,忘記自己的興趣,加上鄉村青少年資源不多,因此自己做的只是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為自己找到適合的路。

她希望政府能訂定青少年的創作政策,如可以制定「青少年創作月」,舉辦系列青少年創作活動,以學生多元發展、創造力為由,在甄選學校時給予加分保障,並提供助學基金,讓台灣青少年創作能提升並和國際接軌,有機會登上世界舞台。

專訪的同時,一旁樸實的沈媽媽在旁邊靜靜耹聽,對女兒小小年紀就有超出同齡孩子的愛心和智慧,母親只是點點頭接受其他人的祝賀;沈芯菱說,家中雖不富裕,但母親鼓勵她多和別人分享,也許就是這樣的影響,讓她從小就立志要助人。

得獎後的沈芯菱仍會持續行善工作,並希望和其他的青少年朋友一起成長、向前和銳變,她相信,「世界有多大,台灣青少年的創作就有多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