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七夕做16歲 府城京都仙台三地聯展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蓄蔚/台南報導)台南七夕做16歲,和日本京都、仙台的乞巧節不同慶典儀式,在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經過6年的努力,於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全套展出三個都市,大異其趣卻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七夕文化,使傳統習俗由廟宇活動成為地方節慶逐漸走向國際化。

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表示,七夕節慶的習俗自奈良時代傳至日本,亦是皇宮中的慶典儀式,經過歷史變遷,成為王宮貴族以星之祭、乞巧奠、每年農曆7月7日當天向牛郎和織女星獻上山珍海味等供品,再以「蹴鞠」(踢球遊戲)、雅樂及和歌等讚詠七夕的一種慶典。

京都乞巧奠即設在庭院的祭壇,供品有黃瓜、茄子、桃、梨、四季豆、豌豆、蒸鮑、鯛魚象徵山珍海味,還有代表牛郎星彈的琴、織女星彈的琵琶,在夕陽西下時分點燃供桌四周的燭火,並演奏雅樂。同時在和室開始吟詠和歌,最後模擬牛郎和織女相見,以贈送詩句的歌會直到清晨,渡過如同古人般浪漫、唯美、有意境的七夕。

日本 京都乞巧奠設在庭院祭壇 向牛郎星獻上山珍海味供品 (大紀元記者黃蓄蔚攝影)

日本 京都乞巧奠設在庭院祭壇 向織女星獻上山珍海味供品 (大紀元記者黃蓄蔚攝影)

京都冷泉家保存具有千年歷史的「乞巧奠」,三代均為宮中敕撰「和歌集」的撰者,完整保存宮廷文物典籍、官方服飾、歷代天皇親筆文書、貢品、宮廷日常生活及年度行事器具、古今和歌集等國寶及重要文化財物。

仙台市的七夕祭,係日本地方三大節慶之一,家家戶戶均裝扮由手工紙製成的掛飾,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日本 仙台市七夕祭掛飾品,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紀元記者黃蓄蔚攝影)

日本 仙台市七夕祭掛飾品,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紀元記者黃蓄蔚攝影)

府城傳統習俗做16歲,是在七夕七娘媽誕辰時,準備圓仔花、雞冠花、牲禮、雙連紅龜、壽麵、紅蛋、肉酒、油飯、甜竽、胭脂、水粉、帶尾甘蔗、和一座美麗的七娘媽亭,到廟裏祭拜或於家中設案祭拜,感謝七娘媽16年來的保佑與照顧。◇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