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消基會:電視購物 近六成消費者有不愉快經驗

【大紀元8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九日電)電視購物主持人常以電話滿線、商品即將銷售一空,吸引消費者訂購,這種無店舖行銷在台灣創下龐大商機,曾有業者單日業績就達新台幣上億元。不過,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調查,曾有電視購物經驗者中,近六成有不愉快經驗。

消基會在今年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七日,透過消基會網站的問卷投票系統,請消費者上網填答相關問題,並在今天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在一百三十二名曾經向電視購物頻道購買商品者中,有百分之五十九表示曾有不愉快經驗,百分之三十八曾遇過「收到商品後發現與節目廣告不符」,百分之二十曾「買到瑕疵品」,百分之十四遇過「購買後有商品上問題想詢問,電視購物頻道業者與生產(代理)廠商互相推諉」的狀況。

這一百三十二名曾有電視頻道購物經驗的消費者,被問到「為什麼喜歡透過電視購物頻道購物?」時,百分之六十八回答因為剛好看到符合需求的商品所以就買了;百分之五十三表示因為方便、不必外出購物,另有百分之四十七則回答因為可分期付費。

雖然根據衛生署的認定標準,食品廣告均不得涉及醫療效能、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等用詞,如降血壓、調整內分泌、健胃整腸、增強抵抗力、塑身、美白等。但根據消基會的調查,百分之九有電視道購物經驗者,曾在電視購物頻道購買「塑身、減重食品」,消基會希望主管機關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