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股債資產配置 隨年齡調控

【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許多勞工朋友們大都認為,選擇勞退舊制,退休金是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選擇新制吃得到的機率雖高,但卻吃不飽,那該怎麼辦?趁著有工作能力時,透過理財管道累積退休金是必要的,資產配置則可以100做為基準,減除現在年齡後,就是股票資產配置比重,剩餘的部分則是配置在債市,例如,現年40歲,則60%的資產配置在股票,40%分配在債市,隨著年齡增長,債市比率會逐漸增加,資產配置更穩健。

勞退新制實施後,雖有免稅機制鼓勵勞工朋友自提退休金,舉凡自提比率在薪資6%以內者,均享免稅優惠,卻因基金操作績效無法提升,勞委會只能將龐大的基金存在銀行體系,跟自己去銀行開戶沒有任何不同,即使有最低收益率保障,也難以吸引勞工朋友。

其實,銀行理專認為,由於每個人適用的所得稅率不一樣,對於稅率高達21%以上,確實有節稅效果,可以自提;對於多數適用稅率為13%或以下者,能節省稅額有限,加上沒有流動性,不如換一個方式,找其他投資工具。

銀行理專說,民眾將規劃作為退休生活用的錢,交給了政府,法令有保證最低收益率,保證的同時卻犧牲了流動性、較高的報酬率等等。

銀行理專指出,退休規劃是以時間來換取空間,可以利用小額逐漸累積退休金,避免承受太多風險,並掌握越早開始越好、持之以恆以及對所投資的標的要清楚,不了解的最好不要投資。

至於選擇的商品,銀行理專說,定存是最安全的,完全沒有風險,卻因報酬率低,全部資產放在定存卻有點「傻」,只要保留一部分定存即可;選擇保險雖沒倒閉風險,但是對於近年非常熱門的投資型保單一定要謹慎,切記要問清楚投資比重有多高?投資標的為何?手續費多寡?保險內容有多少是屬於消耗險等,以免中途解約血本無歸;基金投資部分,若投資人年紀較輕,可以承受高一點的風險,新興市場可列為短期操作標的;中老年人則應偏重債券,領取固定配息。

那麼,在退休規劃過程中,股債比率應該怎麼配置較適當?銀行理專以簡單的公式提供參考,以100扣除年齡來估算,若為30歲,股票比率最高70%,30%則為債市,年紀越長,距離退休越近,甚至已經退休,風險承受度將越來越低,債市等穩健型商品比重也就必須越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