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顏如玉:我們從王建民身上學到什麼?

【大紀元9月5日訊】今年夏天,席捲全台民心的旋風,不是政治上沸沸揚揚的「弊案」,也不是罕見的三胞胎颱風,而是貨真價實,代表台灣站上美國大聯盟舞台,並且以16勝的佳績,成為紐約洋基隊最多勝投手,和藍鳥哈洛戴並列聯盟勝投王的「台灣之光」——王建民。

可是在一片媒體的吹捧下,大多數人看到的都是勝利後的光環,以及球場上王建民那勁道十足的投球,而最值得我們好好來了解與學習的內在品性與精神,卻常被淹沒在歡樂式的報導或是追逐明星商品化收藏的熱潮中。

有媒體評論文章寫到,「即使已經成為大聯盟裡最優秀的投手之一,王建民還是維持著他一貫低調的個性,他沒有太多想要引人注目的言行舉動,也未曾發出要如何如何的豪氣萬千,但是他卻鮮少讓教練與球迷失望,他一直展現的就是這樣一種靜靜做事的風格。」

「回顧王建民這2年來在大聯盟裡的表現,最足以表現王建民特色的比賽可能並不是一場完封,而是在於當他面對一場困難重重、充滿險境的比賽時,他所表現出的那種堅毅、永不退縮的精神,而這可能也是最足以解釋王建民何以能夠讓台灣球迷倍感驕傲的地方。」

而王建民的個性沈穩,無論投得如何,他在投手丘上大部分是一號表情,這也是當年讓洋基隊球探考克斯與總教練托瑞特別青睞的地方。「在他們眼中,王建民最特別之處並不在於他的球技,而是在於他面對壓力時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冷靜與沉著。」

也許有人會提到6月19日面對國民隊的那場球,一向不輕易表現情緒的王建民,當天在9局下,被對手轟出2分再見全壘打敗投退場後,他在休息室怒摔手套的大動作。可是,從一段當天事後的專訪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其實王建民並不是因為輸球而生氣或發怒,而是因為自己投了一記失控的高球,正在對自己自責與反省。

8月中雖然發生了那件讓王建民不得不對台灣媒體「禁訪」的事件,卻在「禁訪」期間,王建民連續越過了14勝、15勝的關卡,將真正的實力展現在國人面前,也徹底的證明了自己希望讓大家專注在他的球技與努力上,不要流於「追星」與「八卦」的歪風下。

是的,在這位26歲的大男孩身上,我們看不到7年級生常見的邀功、愛現、情緒化或是怕吃苦、逃避挫折、不想堅持的個性,我們反而看到了彷彿應該在5年級生,甚至是4年級、3年級生身上,才較容易找到的勤勉、務實、低調、與堅毅的精神。而也就是這股精神,讓台灣在二、三十年前,開始大量的開創出所謂的「台灣奇蹟」,進而奠定了台灣現在的美景與榮景。

我們很高興在王建民身上,看到了這股「台灣精神」又回來了;也從王建民身上,驗證了這樣的「台灣精神」是值得大家一起來學習與堅持的。如果王建民的表現,能讓國人開始重新拾回這樣的「台灣精神」——務實的堅持與努力,遠離政治與權勢的紛擾,那這位「台灣之光」對我們的貢獻,絕對不只是大聯盟第一的光環與榮耀,而可能就是下一波新「台灣奇蹟」的催生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