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以為感冒就醫卻變成尿毒 媽媽捐腎救女

台中縣一名十二歲謝姓女童,四年前出現反胃、嘔吐、食慾不振、喘等症狀,原以為是感冒,輾轉就醫才發現是尿毒症,必須洗腎,女童每晚都要在家洗腎到天亮,最後媽媽決定捐腎給女兒,現在女童已擺脫洗腎的命運,謝媽媽今天帶著女兒向中國附醫副院長黃秋錦獻花致意。

謝姓女童在四年前開始尿量增多,晚上必須多次起身如廁。當臉色轉為蒼白,且精神與胃口不佳時,媽媽以為是感冒而帶她求醫,謝媽媽說,原本診所醫師以腸躁症來治療,症狀沒有改善,她再帶著女兒到台中縣一家大型醫院就診,結果尿毒指數高得嚇人,同時還有嚴重酸血症和貧血,醫院要求她女兒轉診到中市大醫院。

謝媽媽帶著女兒轉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後,超音波顯示腎臟已經萎縮,必須先洗腎穩定病況。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魏長菁表示,最近謝媽媽決定捐腎給女兒,在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秋錦率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移植團隊完成活體腎臟移植後,已經展開全新的人生。

謝媽媽表示,女兒罹患尿毒症後,每天晚上都要洗腎到第二天清晨,嚴重影響女兒的生活作息及學校學習,雖然醫院有幫女兒登記等候捐腎,卻不知要等到何時,她從媒體報導發現有活體捐贈,剛好血型與女兒一樣,她於是決定捐出一個腎臟給女兒,很高興現在女兒可以正常生活。

除了這名女童外,魏長菁還發現另外一名十二歲的男童,原本精神很好,最近幾個月卻開始不對勁。起先臉色變得越來越蒼白,還發生胃口不好,總是想吐的狀況。三週以前,男童尿量減少,下肢浮現水腫後,媽媽才帶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查,因而發現男童的腎臟萎縮,已進入末期腎病階段。

魏長菁建議立即為男童洗腎,家人在錯愕之餘,卻決定服用中藥再說。三週之後,男童昏倒在家中,送醫後及時挽回一命。目前男童採用居家腹膜透析治療,還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並就讀國中一年級。

魏長菁則提醒,兒童慢性腎臟病的早期症狀包括胃口變差、不想吃東西、貧血,甚至惡心嘔吐。有些病患則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容易疲勞。有些還伴隨血壓升高、骨質疏鬆、心臟功能變差、月經失調等。

中國附醫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林清淵表示,腎臟病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必須透過尿液及血液檢查才能發現,因而容易被人忽視,無論如何,不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洗腎只是部分替代腎臟的功能,最終治療仍須換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