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亞太經濟好 風險各不同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2007年10月20日華盛頓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星期五公佈有關亞太地區經濟前景的展望報告。報告表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出口仍然是經濟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報告還指出,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十週年之際,這個地區的金融機構和貨幣政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平均增長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認為,大部份亞洲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報告預測,整個亞太地區今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明年將會放慢到7.2%。在亞洲各國中,中國和印度繼續領先,強勁的投資帶動了兩國高速的經濟增長。報告估計,中國今年的增長率將高達11.5%,明年將放緩到10%。而印度今年的增長將達到8.9%,明年為8.4%。

報告說,新近實現了工業化的經濟體,也就是香港、韓國、新加坡和台灣,以及東盟五國,也就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由於國內需求上揚,也表現良好。報告表示,由於來自歐洲的需求強勁,亞太地區的出口急劇增加。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佩特里教授是一位亞洲經濟專家。他基本上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經濟的評價,認為亞洲經濟目前十分強勁。

“這是幾十年來頭一次,儘管美國經濟增長不夠強勁,世界的這個地區卻處於正常狀態。我們進入了一個亞洲成為世界活力中心的新時代。它能夠保持自身的發展,不用依賴西方經濟體和美國。”

*中國通脹飆升到6.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說,在大部份亞洲地區,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得到控制。但是,食品價格導致一些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出現波動,尤其是在中國。報告指出,8月份,由於一些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飆升到6.5%,達到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仍然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資本的流入超過資本的流出。目前,這個地區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份是中國的貿易順差激增造成的。

報告認為,由於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外部需求近期內可能減緩,以及中國採取緊縮
政策,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將會有所放慢。報告預計這個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投資和出口都會減速。

*中印風險在過熱*

談到這個地區面臨的風險,報告認為中國和印度面臨的是經濟過熱、投資速度過快帶來的風險,而其他國家和地區面臨的是外資需求急劇減少的下行風險。

今年,正好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和十年前相比,亞太地區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呢?報告說,亞洲地區從上次金融危機中恢復的狀況令人印象深刻。大部份受到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家已經開始成長,失業率和貧困人口都在下降。今天,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將近一半是亞洲經濟帶來的。

兼任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的佩特里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亞洲國家防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已明顯加強。

“大家都知道,他們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加強了自己的內部金融系統,大多數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因此,發生十年前那樣的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小。”

*囤積外匯之危*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援引一些分析人士的話說,亞洲國家未注意到需要採用靈活的匯率,還依靠大規模的政府干預使自己的貨幣保持競爭力。這種增長策略使亞洲國家容易受到外來需求變化的影響,導致全球貿易不平衡,並可能引發保護主義傾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告誡說,囤積大量的外匯儲備可能導致信用過剩和資產市場出現泡沫,使亞洲地區可能面臨投資下降和銀行積累大量不良貸款所帶來的風險。

布蘭迪斯大學的佩特里教授則表示,亞洲國家最終需要從以出口帶動經濟轉型到以內需拉動經濟。他說,中國需要擴大國內消費,而泰國、印尼等國則需要增加投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興新通訊董事長被查 或涉江綿恆隱性利益地盤
金錢能換來多少幸福?研究發現有不同答案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