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北京靜觀台灣變化不貿然做決策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三日專電)美國波士頓學院政治學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陸伯彬(Robert Ross)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七屆全國大會未針對台灣大加撻伐,顯示出北京的決策過程更深思熟慮,中共領導人靜觀台灣變化,不貿然做決策。

陸伯彬指出,雖然中國的業界領袖,尤其是在上海及沿海一帶,希望北京的政策考量將經濟成長放在對台備戰之前,但是北京的領導人仍緊盯住台灣,因為台灣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至高表徵。

他說,台灣的獨立運動挑戰到中國以收復失土來平反當年帝國主義羞辱的民族重大課題,同時也威脅到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此外,台灣對於中國也有戰略安全的重要性。

陸伯彬表示,台灣總統陳水扁對北京的挑釁,在過去中國必然會以武力攻台的威脅來恐嚇台灣。過去一年來,中國卻相當克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甚至在黨大會中提出願與台灣和平談判。

他認為,北京的決策更深思熟慮,而且中國領導人也了解到台灣短期內的挑釁只是長期穩定的序曲,中國應等待台灣的政治變化,靜觀其變,不要做出有利於台灣總統陳水扁或是破壞中國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合作的舉動。

陸伯彬指出,台灣將於明年三月舉行總統選舉,不論馬英九或是謝長廷當選,一位比較溫和的領袖都能讓台灣的大陸政策更著重安定及經濟發展,而非強調獨立。

他認為,台灣的選民也傾向溫和節制,因為中國的崛起也讓台灣沒有太多選擇。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接受最多的台灣對外投資。台灣不能疏離其經濟繁榮的主要來源,台灣更不能冒著戰爭重大損失的風險而宣佈獨立。

陸伯彬指出,美國不可能繼續防衛台灣。它不能幫助台灣應付中國的經濟封鎖或是防衛台灣不受中國飛機及飛彈的攻擊。中國的崛起迫使台灣必須更謹慎,包括放棄主權象徵的追求,而專注在經濟發展。

陸伯彬的評論「中國如何處理台灣」(For China,How to Manage Taiwan?)是「富比世」雜誌網站刊出的中共十七大特別報導系列之一。其他評論包括中共的一黨專政、法制、經濟問題及中國與美國的經貿關係。

相關新聞
徐明義畫集(五)—亂山深處(彩墨)
李安:拍床戲尺度突破  擔心被跟進演員受罪
熱線論壇:民眾不關心十七大?
金門料羅港舉行油污染應變演練過程逼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