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林信義:製造業應發展產品特色 莫削價競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十一日電)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太低,不少產品儘管全球市占率高居第一,創造的利潤卻相當微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林信義認為,企業須靠創新提升附加價值,唯有投入關鍵原、材料和零組件研發,不再陷入削價競爭泥淖,才是台灣製造業的出路。

林信義指出,製造業近年來的發展,製品種類多、需求量少、生命週期短、研發成本高、品質高、價格低、交期短、人力資源不足、投入設備增加、創造利潤低。

他強調,門檻變高造成進入者少,「最壞的環境正是最好的機會」,台灣廠商須致力產品附加價值提升,才能創造經營的藍海。

他說,韓國業界早就發現這一點,因此致力關鍵原、材料和零組件研發,而且絕不進行血流成河的殺價競爭。反觀台灣廠商,即使搬到中國或越南,仍僅能維持削價競爭,從不致力塑建產品特色,他強調:「這樣的話,搬到非洲去也一樣。」

他認為,雖然台製NB(筆記型電腦)全球市占率已高達9成,但利潤率僅維持「保4總隊」(4%),十分微薄,「價值無法提升,競爭力自然拉不上來」。

他說,近年來台灣主要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下降程度令人憂心,像電子零組件業從1999年的32.0%降為2005年的17.1%;紡織業由28.2%降至22.7%;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更由20.0%降至11.4%。

若就整體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來看,台灣從1999年的27.7%大降至2004年的20.8%;而同一期間,南韓由24.3%略降為23.7%、美國由34.5%略降為32.9%,顯示台灣製造業雖維持產量大幅成長,但扣除中間投入成本後的附加價值率偏低。

他認為,這代表台灣製造業的關鍵技術和通路仍掌握在他國手中,就算部分產品的全球市占率高居第1,能夠創造的利潤仍極微薄。

蔚華科技今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週年慶祝活動,林信義受邀,以「創新與競爭力」為題專題演講,作以上表示。

他指出,製造業在cost-down driven(成本趨動)之外,更應強調value creation(價值創造)。

他並認為,台灣服務業占GDP比重達73%左右,雖與工業國家水準相當,但服務業占總就業人口比率僅58%,較工業國家低約15%,未來應培植研發服務業、資訊應用服務業與流通服務業,一方面支援台灣經濟升級,也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