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明年台灣新政府仍將與中國保持距離

人氣 1

【大紀元1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十二日專電)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游清鑫昨天在華府表示,明年總統大選無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或民進黨的謝長廷獲勝,由於持續升高的台灣主體意識,新政府無可避免仍會繼續與中國保持距離。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學院席格爾研究中心昨天舉行台灣選舉研討會,邀請台灣多位學者專家參加。

游清鑫在研討會中表示,即使馬英九當選總統,他也不可能像一些人所預期的,會與中國走近,因為他必須考慮到台灣仍持續升高的主體意識,以及大部份人民希望維持現狀的意願。

游清鑫認為,明年五月以後的新政府雖然會擴大與中國交流,但仍會保持距離。不會「台灣獨立」,但會「獨立台灣」。

游清鑫說,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至目前為止所作的民調顯示,國民黨可望在立法委員選舉中獲勝,但應該不至於像有人預測,泛藍超過七十席,民進黨不到四十席。他認為,民進黨贏得四十幾席應該是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鄭端耀則以「生死交關」形容明年總統大選對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重要。

鄭端耀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選舉」。如果國民黨輸了,可能從此不再有執政的機會;如果民進黨輸了,過去二十年的台灣化動力將中斷。

現場聽眾要求就為何民進黨敗選,台灣化動力就會中斷作進一步解說時,鄭端耀說,國民黨執政時期太過強調「我是中國人」;民進黨執政後,則太過強調「我是台灣人」。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國民黨重新執政,台灣認同將不會再像民進黨執政時期一樣,成為最優先議題。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劉世忠則認為,台灣認同之所以在台灣直線上升,絕對不是政府所能操作,而是許多外在因素所促成。

劉世忠說,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基本上是承認一中的,兩岸對話也持續進行,但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並未因而緩和,以致於後來會有「兩國論」的出現。

陳水扁總統上台初期,也曾提出未來一中及政治統合的說法,但中國態度也未因而變得友善。

劉世忠強調,中國在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國際場合欺負台灣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老百姓看到眼裡,感受在心裡,點點滴滴都是凝聚台灣認同的動力。

劉世忠表示,如果未來北京繼續以對待陳總統的方式對待台灣新領導人,他看不出兩岸關係有何改善的空間。

被問到這次大選的主要議題有那些時,鄭端耀說,這是一場很奇特的選舉。整個選戰只有一個議題,那就是入聯公投。經濟、民生、候選人個人特質等,都被排山倒海而來的入聯公投議題所淹沒。公投變成「選舉魔術」,一方面可以蓋掉執政缺失,一方面可以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

更奇特的是整個選舉似乎只看到陳總統一人導演兼主角,馬英九和謝長廷好像變成配角,而且兩人都官司纏身,充滿變數。至於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和蘇貞昌,則好像不存在的樣子。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劉復國表示,儘管民調顯示,台灣人民最希望維持現狀和穩定,但陳水扁政府卻常為迎合深綠支持者,而推動一些可能導致緊張的政策。而中國從經驗中學到教訓,不敢直接對台採取動作,改以對美施壓,要求華府共管台灣。但事實顯示,美國的壓力對陳總統產生的效果有限。

劉復國認為,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在十七大會議建議兩岸協商簽訂和平協議,儘管以一中原則為前提,但台灣應有可以利用的機會。然而陳水扁政府不加考慮就予以否決。未來新政府對胡錦濤的提議,應站在台灣的立場予以回應。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研究員譚再利則指出,入聯公投完全是選舉產物。台灣選民最在乎的並不是台灣能不能加入聯合國,而是經濟不斷向下沈淪,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社會治安日益敗壞的問題。

至於台灣選民會不會從過去七、八年朝小野大的痛苦經驗得到教訓,在國民黨贏得立委選舉的情況下,一併將政權也交還國民黨,鄭端耀說,那是較高知識水平選民的看法,台灣一般選民「死忠」心態還是非常強烈,鐘擺效應還是不能排除。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鄭端耀十一日(當地時間)在華府,以「生死交關」形容明年總統大選對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重要。//中央社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劉世忠十一日(當地時間)在華府表示,台灣認同所以在台灣直線上升,絕對不是政府所能操作,而是許多外在因素促成。//中央社


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劉復國十一日(當地時間)在華府表示,未來台灣新政府應站在台灣立場,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在十七大會議建議兩岸協商簽訂和平協議,做出回應。//中央社

相關新聞
李強訪問期間 新西蘭紀錄片揭中共祕密滲透
八名以色列士兵在加沙喪生 以軍:正在調查
歐洲盃足球賽開幕賽結果 德國大象成功預測
中俄缺席和平峰會 賀錦麗宣布援烏15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