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風

湖畔的杵聲(1)湖畔的邵族換年祭記述--杵聲

【大紀元2月13日訊】如同是要在石音中溯往,也仿若是要體識日月潭水的沃美,循依著那飄盪於氣流中的縹緲杵聲,我走入了邵族。……

 

 

日月潭舂杵音的油畫。

很早很早時候,在日月潭畔有一族群,每於黃曆八月將臨的前夕,婦女們就會於湖畔舂起石音,以杵聲傳喚於山上狩獵與湖中漁撈的族人回來共度佳節。這樣的風習,一代傳遞過一代從未間斷,是以在每年黃曆八月時分,日月潭畔的杵聲就會像微風拂過水面漣漪一般,流瀁一山又一山,溫煦著每個族人的心靈。

這個族群後來被稱做邵族,這樣的儀式在邵族叫做:“tunkarere lus’an”,按字譯tunkarere的意思是「翻過去」,而Lus’an的意思是「慶祝」亦有「祭」之意,是而漢語就將之譯為「換年祭」,只是一般都以俗名「過年」謂之。

如同是要在石音中溯往,也仿若是要體識日月潭水的沃美,循依著那飄盪於氣流中的縹緲杵聲,我走入了邵族。

這一走入,就是一整個月。

 

換年祭時邵族人都會於門扉捎掛水草,寓意身體如水草般青翠健康。

逐鹿傳說

放眼台灣地圖,南投縣市就像一顆心臟位處中心,它是台灣唯一不臨海的縣市,然而它卻也擁有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日月潭。如斯情景,放諸於文學或就是一種參差的美麗。

日月潭源水於濁水溪上游,原來本只是一個小湖泊,日治時期為因應發電之需而於相近的武界處截攔濁水溪水,築一地下水道穿越水社大山而入進湖中,至之而漸成一泱泱大湖。迨國民政府復台後又續增修,如今面積已廣達百餘公頃,而周圍湖面有30多公里,於其四周環繞有明湖、明潭、鉅工、水里大小不等的發電廠,是以日月潭除了觀光價值之外,實質上又具備了供輸台灣的電力作用。

相傳在許久以前,居處阿里山上的邵族人為了追尋一頭罕見的白鹿,而奔逐至日月潭,乍見此處水草豐美,魚群甚多,於是後來就舉族遷徙於此。而今這個族群就如是日月潭的靈魂一樣,依偎著青山也隨伴著綠水。

一度邵族曾稱盛於埔里、魚池、水里一代的水沙連地域,後來緣於清朝中葉後泉、漳移民的入墾與泰雅及布農二族的環伺,加之瘟疫肆虐,致使該族勢力受損,土地大量流失,人口且為之銳減。迨至民國六、七O年代統計時,族人唯隅居名間鄉大平村與魚池境內的日月村,人口尚不滿三百人,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少數中之少數,亦而為舉世罕見的袖珍民族。

於大歷史的遽變裡,邵族人歷經了無數劫難,而在風吹雨打飄搖中,能讓該族屹立不倒,未為洪流捲逝的原因之一,在我個人的淺薄認知裡,與其傳統祭儀的延續維繫有莫大關鍵。而於邵族人留存的歲時祭儀裡,又以“tunkarere lus’an”(換年祭)為最要,也最具代表性。

Tunkarere lus’an

俗稱「過年」的tunkarere lus’an,若依邵族傳統習俗的時間是一個月,而今為因應時勢分有小過年與大過年兩種。小過年是三天,大過年則約二十天(或逾越二十天),此間的區別與拿捏,端視該年有無「paregaz」(主祭亦稱爐主)而定。

按邵族有七大姓氏,分別為袁、石、毛、陳、高、黃、朱,主姓之間皆有其特殊職掌,便以分擔頭目的工作。譬諸毛姓司長除穢與注力儀式,而陳、高二姓則負責祭典時的領唱;一般稱做爐主的「paregaz」則是一種榮譽職務,除須承負過年期間的開銷外還須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另外本身還得符具邵族傳統的風規,如本年度內家無喪事等,因之,並非一般人可以銜當。

緣於邵族已有二年未舉行大過年祭儀,是以今年當杵音將趨之際,也就格外讓人關心,而四周的竊語聲無形更加乘了這種氛圍。

因為唯有爐主產生,才能進行接後的一連串祭儀活動。否之就只能過象徵性的小過年了。而當我就這事請詢近年因病纏身而顯孱弱的袁頭目時,他老人家的回答是「還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從除夕直到年初一。

待年初一下午,我再詢起時,頭目這次說要看晚上的長老會議如何決定。在邵族中,長老會議是一個相當負重的機制,凡族中有大事時都會透過這個架構來謀運作。

 

邵族人於廣場示範演出杵音。

杵音傳情

在這期間,雖云尚未知悉能否有大過年,只是初一初二的傳統儀式仍須依習舉行。而於此之前的重要前奏,就是除夕夜時族人的舂石音。

於地緣關係中,邵族人的杵聲可說幾已與日月潭劃上等號,在黃曆七月的最後一天亦即邵族過年的前夕,弦月漸升之際,族人就會穿著彩衣聚集在頭目祖宅家廳,於彼此的言語眼神交換中,歡欣持起長短不一的木杵就著地上的石鼓敲舂,此時一旁另會有數位族人蹲握竹筒擊地以音搭應,如之杵竹石相匯,即然譜出了名聞遐邇的邵族杵音。而當鏗鏘叮咚聲串聯響起,亦即向邵族祖靈相告年節屆臨,也向世人宣示邵族人的過年到了。

為了能有所承,舂石音的順序由長及幼,所以在頭目家中大廳所挪出的空間裡不一會就站滿了老中青幼的族人。在輪序中,當見到在地德化國小的子弟們於指導間也能舂起石音時,長者的臉顏上莫不流露出喜慰之色。究竟,孩子就是族中未來的傳承。

縱云時空嬗遞,杵音不再召喚山上的獵人或湖中的漁人,然而它仍是邵族的文化意象,也是邵族人的重要精神圖騰。

除穢飲酒

於大年初一,邵族人家的門上都會掛上一種名為lhikish 的水草,徵示身體能如水草般的青翠健康。今日要在毛家門前行除穢儀式。這種儀式邵族人稱做「titishan」,只限男性參加,其意是昔時部落爭戰或於山林狩獵,為防不祥之氣相隨,因而回部落後以除穢方式將穢物去之,而今已延伸有護佑平安意。另於當日或早於前夜,族中長老仍會奉行淡食習俗,即食物不添加鹽巴,以避農作物枯萎,而於當夜則會於毛家及頭目與副頭目家行喝年酒的歡樂儀式。

另在大年初一有一項重要傳統的祭儀,那就是由Singthi(紹語又稱misshishi)俗名「先生媽」的女祭師們到位於日月街的「先生們之家」廣場為族人做換年祭的祭儀。

 

有許多年輕人願意傳承邵族傳統。

當日一早族人們會將自家奉祀祖先的ulalaluan公媽籃(意稱祖靈籃)持至廣場,依序列成一排,並於籃後置一簸糯米蒸飯,其意乃在經由眾先生媽之靈媒溝通中,邀請祖靈回來共度佳節。(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