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心理

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9):青少年為什麼要說謊

就和偷竊一樣,我們也不喜歡想到孩子會撒謊。想到孩子不誠實、不學好,是另一項會讓家長害怕的事。

以下是青少年說謊的理由。

隱私

在正常的情形下,很誠實的青少年也可能說謊來保護自己的隱私。如果他們才剛開始和異性交往,他們可能還沒有準備要應付一籮筐的問題。這並不表示他們永遠不會告訴別人,這只代表他們還不準備公開某些事情而已。假如父母開始問孩子問題的時候,他們顯得難為情,或者不太願意談論的樣子,那就不要再多問,別為難他們。你可以這麼說:「好吧,等你想告訴我的時候,隨時都可以。」

父母不同意

如果青少年認為父母不會同意,還會阻止他們前往想去的地方或與朋友同行時,就會謊報。盡量多認識孩子的朋友。告訴孩子,請他們邀請幾個朋友回家吃比薩、看DVD。如果父母和子女的溝通管道暢通,即使他們認為父母會不贊成,也通常比較願意告訴父母他們要去什麼地方。常常批評孩子的朋友,認為他們不適合交往,或是試圖說服孩子不要和朋友見面,只會讓孩子更想這麼做。

避免被處罰

如果孩子知道,一旦他們承認做錯事就會被斥責,還要接受嚴厲的處罰,那麼孩子就會否認自己做錯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希望父母已經教過他們,做錯事一定要承認(不管他們做錯什麼事。)如果他們不告訴你,而被你發現了,你會更生氣。

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也必須學習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比如說,兒子向你坦承他在客廳裡踢足球,把你最心愛的鏡子打破了。你要謝謝他告訴你這件事情,但是也要讓他知道,他應該曉得不要在客廳裡踢足球,他必須從下個月的零用錢裡拿出一部分來賠償。

告訴孩子,「誠實為上策。」不管他們認為自己有意或無意的舉動所造成的後果有多糟糕,如果父母發現他們沒有說實話,父母會很生氣。要對孩子強調,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能對父母說的。你平常對孩子的態度會關係到他們究竟對你有多坦白。只會大吼大叫,破口大罵的父母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也會導致孩子不願意坦承他們的行為,甚至謊稱是別人做的。這樣會對無辜的第三者造成嚴重的後果,一定要制止孩子的這種行徑。

青少年必須明白,謊言能夠摧毀一個人的生活。告訴孩子,謊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人際關係、甚至行動自由,並舉例讓他們明白。雖然不太可能因為孩子說謊的緣故而讓別人被關進監牢(希望不要),孩子也應該要明白,說謊可能導致何種嚴重的後果。

掩飾自己能力不足的情況

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因為這樣常常造成孩子說謊,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作弊。譬如說,如果一位父親期望兒子數學考A,但是他的兒子只得C,雖然他知道,爸爸到頭來還是會知道真相,但孩子還是可能會說謊來規避父親的不高興和失望。說謊只是拖延不愉快的時間。作弊也許可以幫助孩子得到想要的成績,但是如果這個成績是經由不誠實的方法得來,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家長要確定自己沒有為孩子訂定過高的標準,讓他因為辦不到而感覺壓力過大,只好靠撒謊來達到目標。

同儕壓力

青少年迫切想要得到朋友圈的接受。他們可能會編些不實在的故事,好讓同學對他們另眼相待。像是告訴別人他們會抽煙、使用過毒品,還是已經有過性經驗,目的只是想要成為別人注目的焦點。也或者,因為孩子缺乏自信,他們不相信如果他們只是做自己,別人會對他們感興趣。

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如果你家的青少年孩子和朋友相處有自信,而且明白他們本身是令人喜愛的,他們就比較不會覺得必須去討好別人。

為得到想要的東西

青少年有時候會為了想要得到的東西而說謊,但是如果父母質問他們,他們通常會承認錯誤。他們可能會說已經把房間整理好了,這樣就可以和朋友出去玩,可是其實他們並沒有整理房間。不過這是個小謊言,因為只要到他們的房間走一趟,謊言馬上就被揭穿了。像這種情形,青少年會認為,他們想賭賭自己運氣的成分,多過於他們真的想撒謊。

如果父母懷疑,或者可以證明孩子可能沒有照實說,直接質問他們,而且只要提醒他們,不要對父母說謊。施以某種輕微的罰則,比較像是提醒他們,而不是真正處罰。例如,以上面的例子來說,讓他們把房間整理好,而且不只要用吸塵器吸自己房間的地板,還要吸父母房間的地板。 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一開始就對你誠實,問父母他們能否現在先和朋友玩,承諾晚一點的時候再整理房間,那也許你會答應他們的請求。

博得注意力而撒謊

缺少父母和別人關心的青少年,可能會捏造一些精彩的故事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當他們看見這種辦法奏效,他們就會繼續這樣做。

父母應該很快就可以領悟,孩子是不是編故事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當父母有確實的證據時,要把孩子單獨帶到一旁,告訴他們,你知道他們所說的故事不是實情。不必問孩子為什麼要撒謊,因為這樣可能又害他們說出另一番謊言。畢竟很少有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說:「哎呀,媽媽,實情是這樣的。我只是因為在家裡得不到正面的關心,編故事,說謊話好像是個受到注意的好辦法。」

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父母經常告訴家中的青少年,「你是一個騙子。」那孩子乾脆就開始說起謊話來,反正他們已經這樣被認定了。有時候孩子因為對自己所在之地不是很清楚,或者在最後一分鐘改變原定的計畫,卻不願意告訴父母,但是當父母發現的時候,就認定孩子說謊騙人。

絕對不要說青少年孩子是一個騙子,即使你懷疑他們不老實。只要讓他們知道,基於安全的理由,父母一定要知道,他們人在哪裡,和哪些人在一起。跟他們說,你知道他們是有責任感的人,你相信他們以後一定會記得讓你知道這些消息。

「我不認為你說的全是實話」,「你所說的和你應該告訴我的事情中間,顯然還有一段距離。」是和孩子說話時,用來起頭的好方法,但是如果父母想要鼓勵孩子誠實,就千萬不要說:「你是一個騙子」,或是說:「你騙我」。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好家教决定未来领袖2》@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