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枯水題刻 20年首次露出水面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訊】「如果你們早一天來,還可以看到明顯的蓮花花瓣。」2007年3月1日,在重慶江津東段濱江路堤壩上,一老者熱心地為記者指引:3天前,「川江七大枯水題刻」之一的江津「蓮花石」從江中展露尖尖角。

「巨蓮」隱現江中

蓮花石(原名「挑燈石」)位於江津幾江鎮東門外長江航道北側江中,由36塊大小不同的礁石組成,狀如一朵水中盛開的巨蓮。昨天上午,「巨蓮」隱現江水中。一漁家說,駕船經過蓮花石時,還能較清晰地看到石上題刻。

據悉,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的蓮花石題刻,最早刻於宋代,主要是詩題,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詠歎蓮花石的奇特風姿;二是「石現兆豐年」的祝頌;三是紀念明代女子謝秋芳在蓮花石殉情的詩。這是除涪陵區白鶴梁外的長江上游第二水文石。

市文物考古所專家們昨天也專程趕赴江津,對初露水面的蓮花石進行測繪,目前已有5塊礁石露出水面。1987年3月中旬,蓮花石曾露出800平方米、16塊礁石。

24小時守候石刻現身

昨天,位於朝天門兩江交匯處的「靈石」卻仍藏於江水下。渝中區文管所介紹,刻有晉朝戰爭方面資料的靈石是「川江七大枯水題刻」之一,露臉的幾率仍非常低。

不過,位於長江江北魚嘴江段航道上的「耗兒石」卻有極大機會與市民們見上一面。耗兒石長2.4米、寬0.8米、高0.65米,是「川江七大枯水題刻」中體積最小的,刻有約30個文字。目前,江北區文管所派出專人,24小時守候在耗兒石附近江岸上,等待水文題刻現身。

多處水下遺址露水面

因三峽庫區水位持續降低,156米水位蓄水後被淹沒的石窟式寺廟———雲陽下巖寺重新露出了水面。「曾留有王維、蘇軾等人詩文題刻的下巖寺,頂端重新露出水面已有幾天了,且越露越多!」1日,雲陽居民告訴記者。

3月1日,位於忠縣縣城正北6公里的長江支流甘井河中央,有「三峽古代經濟中心」之稱、完整反映5000年燦爛歷史文化的忠縣中壩古文化遺址,也在被江水淹沒後首次在水面探出了一點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鄭義:三峽水庫不過是把下游的災害搬到了上游
長江上游乾旱  湖北水電吃緊
中國長江污染嚴重治理前景難樂觀
長江:自殺與和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