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電影海外連續獲獎 中國卻不能上映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CK報導)中國年僅30歲的電影導演應亮,執著地追求創作自由、獨立製片的理想,他拍攝的兩部故事片,都未能在中國的電影院上映,卻連續兩次在美國舊金山的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電影導演應亮,是科班出身,他先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電影製作專業,和重慶大學電影學院導演系。他的第一部電影《背鴨子的男孩》,是利用自己打工賺得的3萬元人民幣拍攝,在去年的美國舊金山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他利用1萬美元獎金、折合大約8萬人民幣,用了其中的6萬元,拍攝了第二部電影《另一半》,又在今年的舊金山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另一半》是一部內涵豐富的電影:在四川自貢市一家律師事務所當書記員的小芬,用筆記錄了這座城市許多婦女的不幸遭遇,而小芬自己的生活也毫無安全感。導演應亮說—

應亮:「我要提出的問題是:法律能不能保障很多人的權益,或者社會的機構到底有多少公信度、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電影裡提出了問題,答案就在電影裡面:是很難的。」

應亮的兩部電影,顯然離中國官方強調的主旋律越來越遠,但卻離他對電影藝術理想的追求越來越近。

應亮在拍電影之初,就沒奢望過自己的電影能獲准在中國的電影院中放映,因此也從未打算把自己的電影送給官方審批。他說過:如果他的電影要送審,他就寧願不拍電影而去畫畫。他說—

應亮:「一開始就沒有和審批發生關係。因為我想保證我作品的完整性。即使沒有審批這個問題,如果我頭上有一個老闆,他是一個投資者,他想因為有錢的原因,讓我把作品進行修訂的話,我也不會要他的錢的。那麼,審批在我眼裡是同樣一回事情,所以我不會去審批。」

應亮說表示:發達的現代電子攝像技術,使他能夠以極低的成本製作電影。同樣,音像製品的現代傳播手段,也使他可以不去依靠電影院。他說—

應亮:「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傳播。DVD的發行,甚至網絡上的免費點擊收看,一樣能把我的片子傳播到外面去,它的受眾面是相當大的。」

作為最新一代中國電影導演,應亮還有一些觀念值得稱道:如他認為藝術家不應該太富有,要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又如電影不應用於粉飾太平,應該說真話。應亮畢業後也曾在官方的電影公司工作,最後卻是選擇了創作自由、獨立製片的道路。他說—

應亮:「我知道他們的工作方法,我不喜歡。我覺得我應該用一種更靈便的方法,保證我的自由度,這種自由度是最重要的。我選擇了現在的道路,那麼隨之而來的那些問題,應該我自己來承受,因為是我做的選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博客4度被封 唯色:關不了聲音的源頭
中共出版檢查將趨於隱密?
廣電總局限制電視選秀節目播出時間  引爭議
中國廣電嚴懲網絡電視 視頻資訊何去何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