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杉磯新聞

《六四詩集》發佈會在加州理工舉行

【大紀元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洛杉磯報道)由六四文化傳播協會和國際大赦組織主辦的六四18週年紀念暨《六四詩集》新書發佈會於26日在加州理工大學的Baxter教學樓舉行。發佈會由《六四詩集》編委及作者、加拿大首都大學駐校作家盛雪女士和美國良知基金會主席、加州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陳師眾主持。六四學生領袖王丹,親歷1989學生運動的美國記者Catherine Bauknight等多人在會上發言。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有美國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美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和台灣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等。

「18年是記憶與遺忘的較量」

盛雪以詩集裡收錄的最近剛被中國當局釋放但仍無法回美的楊建利博士於2003年10月在獄中寫的一首詩﹕「從來沒有一首詩可以擋住坦克,但是,每一首坦克碾碎的詩,都被履帶播種到地裡,長出悲憫」作為開場白,道出了此次活動的主題。盛雪表示在《六四詩集》今天正式發行之前,中國大陸已經有盜版和地下印刷的書籍在流行,而且中國政府已經禁了盜版。可是《六四詩集》編輯委員會也發表了一個通告,表示放棄對此書的版權,因為這本書的經濟價值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超越它的政治意義。同時他們也相信中共政府會繼續查禁此書,特別是在它正式發行之後。然而在18年的記憶與遺忘的較量之後,他們是在以詩歌的形式再次向世人講述這段歷史,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從而不讓悲劇重演。

王丹說六四過去18年了,而中共從來沒有對鎮壓六四表示過任何後悔。他認為對抗集權的主要方式就是不要遺忘六四,這也是他們發行詩集的主要目的。18年來人們都看到中國有了高速的經濟成長,然而我們不能因為18年的經濟進步就忘掉18年來的政治退步。

「你們就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前任理事長、台灣會館董事長陳文石向這些民主鬥士表示致敬,說他們就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和20-30年前台灣的民主力量向比較,他們的力量和努力要超過許多倍,所以他相信中共很快就會垮臺。

「人們自動形成通道,引導我到各處拍攝」



親歷六四的攝影記者Catherine Bauknight(右)在她所拍攝的照片前講述當時天安們廣場的情況。(攝影:劉菲/大紀元)

六四前夕正好有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來華訪問,再加上從4月就開始的學生絕食運動,這些吸引了許多西方記者。當時為Sipa Press工作的Catherine Bauknight就是其中之一。回憶往事,她感到這是命運的安排。在六四發生的前一年,Catherine就要求前往中國採訪,然而直到一年後才得以成行。她是在大屠殺開始前的45分鐘到達北京天安門的。剛剛到達時她感到廣場上有一種神秘的氣氛,人們似乎預料到要發生甚麼事情。45分鐘後一個士兵向人群宣佈﹕你們必須離開廣場,我們要開槍射擊了。人群開始向各個方向移動。就在人群移動時,突然槍響了。人們開始奔跑,但並沒有慌亂,她聽到槍聲像鞭砲一樣在耳邊響著,她看到一個女孩兒被擊中頭部…然而一切都顯得很平靜,沒有歇斯底里的叫喊。人們看到她帶著相機,就自動形成通道引導她到各處拍攝。後來她才明白老百姓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中共政府將來會抵賴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事情,因此希望她拍下證據。

當時廣場上有三四個西方記者。他們回到旅館後警察開始挨家挨戶地搜查。幸好Sipa Press的另一個同事拿到了她的膠片,輾轉乘法航帶到海外。六四屠殺成了Catherine生命的轉折點。回到美國後她開始在各地展覽她拍攝的照片。然而有的人看著照片還在問﹕這是真的嗎﹖

「家長有承傳真相的義務」

一直關注中國人權的視覺藝術家Leslie Levy在會上宣讀了自己被收入詩集的作品。在接受採訪時,記者談到由於中共對媒體的監控使得當代的年輕人對六四屠殺知之甚少時,她說家長們也有義務把真相告訴孩子。「但是由於對中共的恐懼,很多家長不敢跟孩子談及這些敏感話題」,「這不是藉口,如果你心裏裝著真相,你如何能不告訴自己的孩子﹗」

孫不二獲第七屆中國青年人權獎頒

當天的發佈會上,「中國青年人權獎評審委員會」同時把了第七屆中國青年人權獎頒發給了「泛藍聯盟」的發起人孫不二先生。現年26歲的孫不二曾就讀江漢大學,後因貧困失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經歷令他切身體會到中共製度問題導致社會不公現象的嚴重性,因而決定投入維護人權運動。評審委員認為,孫不二的行動代表青年一代中國人並不是像外界所形容的對民主漠不關心,或者只追求個人利益。然而曾遭到不明身份者暴打的孫不二和母親於5天前失蹤,至今下落不明。(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