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杉磯新聞

反右運動50週年國際研討會將在洛舉行

方勵之﹑許良英﹑郭羅基﹑戴晴﹑朱正﹑丁抒﹑吳國光﹑陳彥﹑程映紅﹑胡平﹑陳奎德﹑謝泳﹑宋永毅等將出席並發表論文和演講

【大紀元6月11日訊】 6月29日和30日﹐「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運:紀念『反右運動』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洛杉磯舉行。當年被打成右派的方勵之﹑許良英將在會議上發表論文和演說。題目為﹕現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教授方勵之的發言題為《自由主義的終結和共產主義的退潮 — 一九五七年和我》﹔原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許良英的發言題為《反右運動是當代中國第一次大災難》。

一批海內外對「反右運動」和中國當代知識份子問題素有研究的學者專家郭羅基﹑戴晴﹑朱正﹑丁抒﹑吳國光﹑陳彥﹑程映紅﹑胡平﹑陳奎德﹑謝泳﹑宋永毅等也將出席會議並發表論文和演講。

會議時間地點為﹕6月29日(星期五)﹐從早上10:10 到晚上7:30,將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文教學樓(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HIB 110)召開。6月30日(星期六)從早上9:00到下午5:00﹐將移師新建成的蒙特利公園市市立圖書館二樓(2nd Floor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8 S. Ramona Ave. Monterey Park, CA 91754)的大型會議室舉行。會議向公眾開放。

主辦單位為﹕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亞洲研究中心,南加州華人圖書館館員協會和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

以下為主辦單位6月10日發佈的會議通知全文﹕

==============================

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運:紀念「反右運動」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洛杉磯召開

自1957年「反右運動」發生以來規模最大的以此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市立圖書館召開。來自北美、歐洲和中國大陸的近六十名學者將濟濟一堂,在「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運」的大背景下研究、探討和爭鳴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研討會為期兩天:6月29日和6月30日。主辦單位為: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亞洲研究中心,南加州華人圖書館館員協會和美國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會議的第一天從早上10:10 到晚上7:30,將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人文教學樓(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HIB 110)召開。會議的第二天從早上9:00到下午5:00將移師新建成的蒙特利公園市市立圖書館二樓(2nd Floor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8 S. Ramona Ave. Monterey Park, CA 91754)的大型會議室舉行。會議向公眾開放。

兩天的會議將圍繞著 「五十年後再看反右」﹑ 「反右運動和中國知識份子」﹑ 「一個人的經歷和一個歷史時代」﹑ 「反右運動的前因後果」﹑ 「反右運動的重要個案研究」﹑ 「反右運動和中國當前的政治改革」等重要課題展開。

1986年11月,當年被打成右派的許良英、方勵之、劉賓雁等中國大陸的教授作家準備發起紀念「反右」三十週年歷史學術討論會。但是這一活動很快被中國官方扼殺在襁褓之中,鄧小平隨後發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還開除了方勵之和劉賓雁的黨籍。二十年後,除了劉賓雁先生已經仙逝,許方兩位都將在這一會議上發表論文和演說。現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教授的方勵之的發言題為《自由主義的終結和共產主義的退潮 — 一九五七年和我》。原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許良英的發言題為《反右運動是當代中國第一次大災難》,在他列出的當代中國4大災難:1) 反右,2) 大躍進,3)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4) 6.4大屠殺 中為「反右運動」做歷史定位。

一批海內外對「反右運動」和中國當代知識份子問題素有研究的學者專家也將出席會議,在五十年後重審這一歷史事件。他們中有美國哈佛大學資深研究員郭羅基教授、來自北京的著名作家戴晴女士、朱正教授、明州諾曼學院的丁抒教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中國研究與亞太關係講座教授吳國光、法國政治與思想史研究中心的陳彥博士、美國德拉華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程映紅、《北京之春》主編胡平、網刊《觀察》主編陳奎德博士和新近剛被聘為中國大陸廈門大學教授的謝泳先生。 曾經主編了《中國文化大革命數據庫》的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宋永毅教授也將向大會報告他們正在編撰中的另一個當代中國政治史的重要數據庫《中國「 反右運動」數據庫》。

一批當年遭受迫害的「右派份子」甚至「極右份子」也將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這一盛會。他們中有至今唯一沒有被「改正」的學生大右派林希翎(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五一九運動」的參與者陳斯駿;中國戲劇影視評論家杜高;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最大的學生右派馮國將和葉國榮;軍隊右派份子沉力成和龔定國;交通大學學生右派張成覺等。一些大陸當年被打成「右派」的知名人士也紛紛提供了書面發言,他們中有著名詩人流沙河和邵燕祥,原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杜光等。 

當年一些全國聞名的「大右派」的後代也將與會。如沙文漢1957年在浙江省省長的任上,因被打成右派而聞名全國。他的女兒沙尚之將以《沙文漢的政治民主訴求及對中國社會特點之探討》發表書面發言。當年清華大學「大右派」黃萬里的女兒黃肖路也將與會。當年被打成右派的北京大學教授、現旅居美國的巫寧坤和他女兒巫一毛將一起與會。剛剛出版了自傳體的英文暢銷書《暴風雨中一羽毛——動亂中失去的童年》的巫一毛將以《我們這些小右派》為題發表精彩演說。

發生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和它的領袖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動的第一場大規模渤海知識份子的群眾性的政治運動。它在中國當代史上,尤其在研究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思想歷程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

1957年的「反右運動」不僅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了作為社會良心的中國知識份子群體,消滅了他們的批評聲音,更給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首先,它使中共把它在1956年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的經濟建設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了階級鬥爭,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性從此壓過了經濟的發展。為後來的「大躍進」、六十年代初的「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都開了先河。其次,它在整個中國社會中開創了「以言定罪」的先例,大規模的政治迫害運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從此失去了批評政府的社會良心的作用。再此,它在實質上消滅了當時尚存的中國民主黨派。

隨著一大批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被打成「右派」,它們實際上失去了參政議政的功能,淪為中共一黨專政的「花瓶」。最後,「反右運動」鞏固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最大最權威的獨裁者的地位。黨外的反對勢力被肅清後,政治鬥爭從共產黨對黨外勢力轉變為共產黨內部不同路線的鬥爭。簡言之,「反右」為毛澤東一步步發動文革,打擊他的黨內戰友埋下伏筆。鑒於這一歷史事件無容置疑的重要性,「反右運動」一直是美國中國當代史教學和研究的重點之一。自60年代以來,已經有數百部(篇)研究這一事件的著作出版。

研究和探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還有著它的當代意義和迫切性。從中國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在1957年對政治民主和學術自由的吶喊,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乃至今天一部份中國知識份子積極參與和推動的公民維權運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民主自由思想的發展軌跡,一個值得我們總結歷史經驗,進一步推進中國民主的當代研究課題。另外,中國政府雖然在1978年為幾乎是全部的「右派」平了反,但是它仍然在理論上堅持「反右運動」是正確的。這就給中國大陸的學術界研究和總結歷史教訓是指了障礙。而當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們,不少已經逝世,他們中最年輕的也已經年近七十。 從這一點來說,為釐清真相而搶救他們的歷史記憶都刻不容緩。

(會議會務組提供)



山東李昌玉呼籲平反右派遭抄家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