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基金來防老 攢老本免求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健康又長壽,一直是人們共同的夢想,但如果沒有妥善規劃退休後的財源,長壽反而會成為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因此,投信業者建議,退休後想安享悠閒生活,絕對要建立正確、持久的投資,尤其可用養基金取代養兒來防老。

根據聯合國發表的全球人口預估報告,全球人口結構因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而趨向老化,加上平均壽命延長,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老人,因而將衍生退休金支付與老年照護的人生課題。

依世界銀行提出的退休金三大支柱理論:第一支柱為政府社會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提撥,但只有這兩大支柱,必定不足依靠,必須再加上第三支柱,也就是個人自行準備的儲蓄、投資等,才能比較足夠。

德盛安聯投信總經理許慶雲表示,現行勞退新制雖改革舊制中僵固的退休條件,但能否真正提升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收益率絕對是重要關鍵。

假設目前月薪3萬5,000元,收益率以政府目前設定的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約2% ),工作35年下來,即使薪資每年成長3%,所得替代率也將只有10%左右;再加計勞保老年給付,以最高月投保薪資計算,所得替代率還是僅有20%。距離合理的所得替代率70%非常遙遠,同時更意味著,有50%的退休金缺口,要靠自己來補足。

其實只要試算一下,在現有制度下,工作30年後退休,以上兩者合計大約只能領到300到400萬元;與市場調查顯示,多數民眾期望500至1,500萬元,仍有相當大的距離。也就是說,個人要另行準備不足的200到1,100萬元退休金。因此,養老本大部份要靠個人理財,不得不慎重視之。

新聞辭典

所得替代率:乃是指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之比例,可視為退休後生活品質之重要指標;根據世界銀行定義,理想所得替代率約為70%。

投資選擇多/致富關鍵 預設獲利目標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

現在市場上退休產品琳琅滿目,各具利基,但投資人該如何選擇?投信業者建議,如果以投資角度來看,共同基金是一種選擇多樣、方式簡便的不錯工具,不過,投資人應設定適當的投資報酬率,及長期持有的觀念。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民調顯示,目前國人使用的投資工具,普遍沒有具體設定報酬率,綜觀1,002位接受問卷調查對象中,有高達69%表示沒有設定或不知道報酬率;至於有設定理財目標的投資人中,約10%的人以10%至14%為年報酬目標,其次以5%至9%、15%至19%為理財年報酬目標。

設定投資報酬目標對理財成果有重要影響,例如素有「歐洲巴菲特」美名的年輕億萬富翁博多雪佛就指出,他的致富關鍵在於,投資時設定明確的報酬目標,他個人每年追求8%至12%的絕對報酬率,一達到就當機立斷獲利出場,因而迅速成為當代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如何將設定好的報酬目標,落實於理財投資中?德盛安聯全球計量平衡基金經理人焦威文表示,可利用追求絕對報酬目標的投資工具,作為個人核心資產,這將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例如近年來國內外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計量模組型基金即是其中之一。

焦威文指出,絕對報酬的概念來自對沖基金的操作策略,運用先進財務工程與電腦運算能力,結合計量模組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特性,無視參考指標(Benchmark )漲跌,不論市場多空、景氣循環,都以追求絕對報酬為目標,擺脫「相對報酬」型基金多頭跟漲,空頭力求少輸為贏的宿命。

除追求絕對報酬外,焦威文說明,長期的投資競賽中,獲勝關鍵不在於短短一個月或一年的績效搶眼,應是長期報酬的穩定累積。舉例來說,某股市第一年大漲30%、第二年回檔10%、第三年上漲10%,但三年後累計投資成果為28%,這樣的投資報酬,將不如每年持續10%的漲幅,三年後累計報酬可為33%。

經驗分享/設定長期投資 年報酬10%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德盛安聯總經理許慶雲提醒投資人,為了退休後安享悠閒生活,儘早替自己設定一個財務規劃目標,改變被動式「花剩的錢再拿來投資」的習慣,配合採定期定額方式,並強迫自己長期投資。

許慶雲以自己的理財經驗為例,她表示,過去也曾將基金短線操作,直到有一回,德盛安聯國外基金經理人來台演講,強調長期穩健投資的重要性,才讓她意識到,與其追逐市場起伏,不如追求長期穩定且合理的報酬。

許慶雲投資基金的方式,是將每月一半的薪水採定時定額投資,每年年終、紅利等大筆金額,再以單筆方式買進基金,並依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進行資產配置。

許慶雲投資基金的資產配置,採取風險最低的全球資產配置,她指出,因為自己工作繁忙,無瑕經常顧及自己的投資報酬,所以就採行全球資產配置方式,但每年大都有10%以上的報酬率。

許慶雲說明,以全球資產配置方式購買基金,是以產業為導向,例如生技、綠能基金等,不是以區域別來投資基金。因為目前全球地區連動性非常高,例如美國股市走多走空,多會牽動全球股市走向;並且若市場多看好今年亞太地區市場,自己所購買的全球基金中,相信基金經理人也會加碼、提高在亞洲地區的比重。所以,也就不會去額外購買亞太地區基金。

尤其許慶雲的基金大都是長期投資,除非看到產業趨勢轉變,才會進行贖回,再轉到另一檔產業趨勢看好的基金。她去年投資獲利超過10%,許慶雲說,如果能長期保有此績效,只要七年,本金就能翻上一倍。再設定於接近退休年紀時,將資產轉換為保守固定的投資,如此就能享受安心快樂的退休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財長鮑爾森談中國股市和中美經濟
全球組合債、平衡型基金 避險有方
公衆施壓 以色列醫療基金已停止支付到中國器官移植費用
加研究:女性中風較男性易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