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新聞週刊:中國商人唯利是圖 產品品質低劣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九日專電)「新聞週刊」最新一期報導,中國大陸唯利是圖的商人不在乎產品的品質及安全性,對於消費者造成嚴重傷害。國際組織的報告顯示,每年中國大陸因飲食出問題而致病的人口多達三億人,集體食物中毒的例子屢見不鮮。

報導指出,最近爆發一連串因中國食品、藥品及消費產品品質不良或是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造成傷病甚至死亡事件,在國際間引發嚴重的關切。美國人擔心他們用的中國產品的安全性,卻可能不知道中國大陸的消費者受到的毒害更嚴重。

中國官方指出,中國出口的食品只有百分之一不符合品管要求。在中國大陸不合格的情況卻接近百分之二十。亞洲開發銀行的專家指出,中國大陸消費者面對的問題更嚴重。除非中國的監管人員、製造商及消費者能改變他們對品管的要求及態度,中國生產的產品總難讓人放心。

法令規章不明確、貪污嚴重,加上消費者的無知,中國大陸主管產品安全的機構很難管控惡性競爭的數百萬私人企業。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與世界衛生組織最近提出的報告,中國大陸每年因飲食出問題而致病的人口多達三億,吃了摻了雜質或是標示有誤的食品的集體中毒事件經常發生。

報導指出,中國的作家周勍曾寫過一本書,披露中國大陸食品廠商枉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在豬食中加荷爾蒙、用頭髮做醬油等行徑。他指出,只是查緝這些生產工廠並不能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出應負責任的官員。

在香港的美林證券分析師指出,中國大陸生產的晶片等科技產品有跨國企業在嚴格管控品質,所以不致淪為劣等貨;食品、藥品及其他技術層面不高的產品,則需要政府嚴加規範,才能重建世界各地消費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