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心產品 聲名狼籍引消費信心危機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上週四宣佈禁止進口中國的五種人工養殖的水產品,專家預測,對美國消費者來說,這波黑心海鮮產品的聲名狼籍將會嚴重損害中國產品在美國的信譽及印象,造成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心危機。這個危機可能延伸到消費產品以外,並且開始打擊中國從海爾到聯想個人電腦等有品牌的產品。

芝加哥論壇報1日報導,在這個鄰近長城的小村子TAOYU有大約20家鱒魚( trout)養殖場。不過養殖戶劉(Liu Yanyan)表示,當地的水源品質跟不上,魚因為污染開始死亡。她採用中藥來挽救她的魚,一些鄰近漁場則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學物。

中國的養魚戶已經在世界範圍激起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全球最大漁業養殖來源的中國海產業, 是最近一波威脅中國「世界超級商店」名聲的一個項目。這個案子突出了中國經濟的弱點:中共政府很難跟上經濟成長的速度、確保出口品符合全球市場的健康和安全標準。

在被發現含有未經核准的藥物和添加物之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星期四決定禁止五種中國養殖海鮮——鯰魚、鰻魚和蝦等五種水產品的販售。

海鮮特別能引起美國消費者注意

不過專家表示,黑心海鮮水產品的打擊對中國可能特別棘手。不只因為中國是美國海鮮的最大國外來源—佔超過五分之一的進口,而是,海鮮特別能引起美國消費者注意。

美國的海鮮消費從1995年的35億磅大幅成長到2006年的45億磅。進口海鮮佔美國海鮮供應的80%,其中大部份來自亞洲。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海鮮是蝦,2006年的進口量達到13億磅。

智威湯遜中喬(JWT)廣告公司大中華區執行長唐銳濤(Tom Doctoroff)預測,「這對美國消費者嘗試中國產品的意願是個重大的傷害。」

中國產品的信心危機

不到90天之後,中國這個一年運送300多億美元食品和藥物到亞洲、北美和歐洲的經濟體面臨一個潛在的信心危機。這個危機可能延伸到消費產品以外,並且開始打擊中國從海爾到聯想個人電腦等少有的品牌產品。

海鮮被列入受污染產品名單,這更加深了中國成長中的經濟已經超越管理者與安全考量的認知。就像任何品牌一樣,中國必須修補公眾信心。

奧美公關公司總裁柯穎德(Scott Kronick)表示,「這些問題是中國快速成長特有的弊病。」

美國欲立法強制食品來源標籤

紐約時報2日報導,在每一家美國超市,有標籤告知顧客海鮮的來源國。不過肉類、農產品或堅果類就沒有這種標示。

現在,由於中國進口食物的安全疑慮升高,商品標示法的擁護者相信他們最終會獲得支持。

批評人士認為,肉類廠商只是不想讓消費知道越來越多的漢堡肉和農產品是進口產品。

原產地標示法的命運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國會修改農業政策時解決。商品標示法之戰是由於美國農民面臨來自全世界更大的挑戰,其中包括巴西的黃豆、烏克蘭的小麥和中國的蘋果。同時,美國消費者食用更多海外種植與加工的食品。

過去10年,進口食品的金額幾乎成長了一倍成為2006年的653億美元。

提倡原產地標識法的背後思維是,如果給消費者一個機會,他們可能會選擇美國的產品,雖然價格比進口產品貴。不過,產地標示法不止是愛國主義或是想幫助美國農民的想法。訴求的部份原因是要求更好的食品監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家日本公司收回數百萬組中國製有毒牙膏
日本商店將中國製有害牙膏下架
美暫扣五種中國進口養殖海產
美國禁止進口五種來自中國水產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