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全社會資源網絡 攜手關懷減刑更生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二十四日電)減刑出獄更生人涉嫌打死台大副教授,引發社會關注更生人的再犯罪。學者一般認為,親人與社會體系多關懷更生人,瞭解需求並輔導他們走入社會,脫離犯罪誘因,才有可能消除社會大眾的疑慮。對於數量最多的毒癮犯,地方政府也展開重建身心的整合式服務。

減刑更生人打死副教授雖是個案,不過,學者們認為,一次釋放這麼多人,依照法務部的再犯率統計,受刑人回籠本來就在預期,其實,往後的路還很長。

犯罪預防學者、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認為,「這次減刑的政治性大於矯正的意義」,要全然怪法務部的配套措施不夠,也不盡公平,但有更多的改進空間。

即使要降低再犯罪率相當不容易,內政部犯罪防制委員會委員張平吾博士,仍期許透過社會的資源體系,在職訓、謀生、脫離誘惑方面,積極輔導更生人。「若更生人求職過程中,公部門都拒絕,遑論私人機構?」

法務部以減刑出獄受刑人再犯率低於刑滿、假釋出獄者,強調減刑有助於矯正功能,讓受刑人感受政府德政,願意回歸正常社會。

不過,張平吾教授認為,十幾年前的舊數據無法說服大眾。監所教誨師人力不足,要矯正教化受刑人,往往一曝十寒。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台中監獄教誨師鍾志宏也認為,若不能讓受刑人順利回歸社會,降低再犯率,則監所實施的教化、處遇、技訓只是曇花一現,並造成民眾的恐懼與不滿。

侯崇文則認為,不管刑滿或假釋,更生人面對整體社會環境的考驗都一樣,再犯罪牽涉到犯罪習性、生活環境、人際關係、與人生觀,他認為,高犯罪率源自於部分受刑人「穩定犯罪」的行為模式,讓出獄後回籠變成常態。

煙毒犯是此次減刑受惠者最大宗,刑事警察局統計,實施減刑至今,毒品案佔再犯罪案件二分之一,印證毒品與犯罪的密切關係。此次台大副教授枉死,兇嫌也是警方列管的毒品治安顧慮人口。

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所長葉毓蘭認為,必須加強訪視高再犯率的毒癮人口,希望他們的鄰居與友人主動關懷,配合政府的政策,協助走向新生。

刑事警察局有鑑於此,今天決定依據「採驗尿液實施辦法」,加強減刑更生人的採檢頻率,必要時,將聲請檢方強制採檢,以有效防制再犯。

警政署要求警察加強查訪更生人,關懷與約束再犯。張平吾認為,效果不見得好,「更生人見到警察就心生厭惡,要如何輔導?」他相當肯定基督教更生團契等民間組織的長期努力,希望政府透過整體的策略運用,結合民間資源的力量一起協助更生。

「戒毒癮、迎新生」不容易,以全國最大的台北縣為例,近一千位煙毒犯陸續減刑出獄,衛生局長許銘能表示,雖出獄前後都加強宣導,遺憾仍有四分之一已失聯。

因應減刑毒癮更生人,台北縣毒品危害防治中心與衛生署八里療養院,聯手在「中和心理衛生中心」打造全方位的戒毒服務,除提供美沙冬替代療法與心理諮商,也以生活輔導、就業輔導等整合式服務,以協助更生人展開希望旅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