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詞創作

七律:詠蘭

【大紀元7月31日訊】

深谷修蘭碧玉妝,不因寂寞改貞芳。

為將紫苑添春色,更入紅塵散國香。

風雨難移君子節,野庭常見綠雲裳。

冰姿已遍人間道,盼返天宮拜聖王。

註:「修」當形容詞可表示美好的意思。「貞芳」、「國香」均用來形容蘭花之品性,(唐)崔塗曰:「幽植眾能知,貞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琴曲歌辭.幽蘭》。(宋)張炎曰:「(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貞芳只合深山,紅塵了不相關。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清平樂》詞及序。「紫苑」是指皇家花園,唐太宗曰:「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芳蘭》。「野」是指野外;「庭」指尋常人家的庭院。「綠雲」本為傳說中仙女的名字,也可指蘭花中的一品種名。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指蘭花在任何環境下均能生長。其餘見篇後蘭花簡介。



(綠雲是蘭花中的極品;相傳西元1869年在浙江杭州五雲山被發現,為留下鎮陳氏所得。葉短而闊,斜直而立,有時扭曲,花葶短,花開於葉下。花為圓荷型瓣,色淺綠白,無紫紅斑塊。常有兩朵花並蒂而開,幽香襲人。)

蘭花簡介:



蘭花古代稱為蘭蕙,最早是生長於野外深谷中,因孔夫子及屈原的稱讚而見愛於世人。蘭花栽培的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蘭花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姿嬌媚,花開時幽香清遠。自古就被人們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

孔子常以蘭花之品性來勸導世人,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孔子家語.顏回第十八》;故蘭花亦有「花中君子」之美稱。孔子又曾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屈原曾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離騷》。

唐、宋兩朝代是中國蘭藝史的鼎盛時期;特別是宋代,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南宋的趙時庚於西元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的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另外,以蘭花為題材入國畫的有南宋畫家趙孟堅所繪的《春蘭圖》,此圖也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