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葉俊榮:雷震論述啟蒙台灣民主運動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八日電)1960年九月四日爆發的「雷震案」,引起輿論高度注意,影響台灣政治發展深遠。學者葉俊榮今天說,也就是說,五、六零年代雷震與「自由中國」雜誌對憲政及人權思想的論述,對台灣民主運動產生啟蒙、觸動的效果,也對台灣憲政主義的發展,特別是憲法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由國史館、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主辦的「雷震與民主人權系列座談會」,下午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行,邀請凱達格蘭學校校長李鴻禧、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忠華及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談論雷震對現今台灣的影響。

李鴻禧認為,雷震身為故總統蔣中正的重要幕僚,卻還能始終為憲政及人權自由拚鬥,精神令人感佩。

顧忠華說,雷震很早就指出「中華民國憲法」套用在台灣,明顯發生不適應的種種現象,在1957年十月十六日的「自由中國」社論,就以「小地盤、大機構」為文批評;相對於官方意識形態,雷震是直接面對事實,而非空喊「反攻大陸」。

顧忠華認為,「自由中國」雜誌和雷震所代表的,是想讓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的運作經驗,成為一項檢驗民主人權理念能否行得通的試金石,也曾對國民黨的政治作為有著嚴厲批判;「我們永遠不知道,如果當時雷震組黨成功,台灣在近五十年前就落實了民主化,今日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葉俊榮說,雷震被捕及組黨失敗後,並不意味著過去一切發生過的都歸零,事實上,這段時期的發展與隨後黨外、民進黨發展,乃至後來一連串民主改革與憲法變遷,都產生了鑲嵌般的延續效果。也就是說,五、六零年代雷震與「自由中國」的論述,對台灣民主運動產生了啟蒙、觸動的效果,對於台灣憲政主義的發展,特別是憲法認同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公法學者雷震(1897-1979)曾參與政治協商會議及制憲過程,致力闡述現行憲法的制度與精神,參與創辦「自由中國」雜誌,宣傳民主憲政理念與人權保障思想,並籌設「中國民主黨」以期落實政黨政治,但卻也因組黨而被構陷入罪,在1960年身陷黑牢十年。出獄後更親撰「救亡圖存獻議」萬言書至總統府,對憲政及人權問題直諫不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