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與失智症共處 結合醫療社福多管齊下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8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二日電)人活得愈久,罹患失智症機率愈高,國內外學界正從事疫苗及顆粒球生長激素的相關研究,希望能提高失智症的療效。目前醫界認為,如能發現經常健忘、無法勝任工作等早期症狀,給予正確的治療及復健,整合醫療及社福資源,能讓病患獲得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下,延緩病情。

台灣失智症協會歸納失智症的十大早期徵兆,包括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或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等。

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舉例說明,老人家經常忘了剛剛去了哪裡、吃過飯沒有、忘記子孫的名字,如果當過廚師的人卻忘了怎麼下廚,或是生性謹慎的人卻借一大筆錢給陌生人,以及衣衫不整出門卻不自覺奇怪,還是原本好脾氣的婆婆疑神疑鬼懷疑無辜的媳婦偷錢,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文俊指出,失智症有很多類型,大部分都屬於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國際間正在研究阿茲海默症疫苗,長庚則將展開老藥「顆粒球生長激素」治療阿茲海默症人體試驗,目前的藥物都僅能延緩惡化。

另外,失智症愈早發現及正確治療,效果愈好,治療包括藥物及非藥物,以台北立至善園、聖若瑟養護中心為例,提供懷舊治療,以及健腦的頭腦體操、規律的起居作息、適度的運動、營養照護等非藥物的治療。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指出,如果失智症狀沒有獲得正確的治療,壽命僅有七年,但如果可以及早發現並對症下藥,壽命將可有效延長到十五到二十年,這需要醫療與社福資源的結合,提供居家護理、日間照顧、復健服務、喘息服務、安養中心及養護中心等多樣的選擇,支持病患家庭與失智症共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