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戰爭之後 台灣NGO率先入柬人道救援(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戰爭之後 台灣NGO柬埔寨希望工程專題一(中央社記者馮昭金邊二十五日電)「我知道你!」得知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協會創辦人楊蔚齡來到,拜科技行動電話之賜,柬埔寨貢不省逢咋叻縣柬華理事會的理事們不到五分鐘,出現在橋頭那家有台電視的餐廳,剛從美國回柬、新當選逢咋叻柬華理事會副會長的林師平是陌生面孔,初見面的開場白讓楊蔚齡有些不知所措。

因為躲避紅高棉的迫害,林師平於70年代逃往泰國難民營,其後獲美國人道收容,在美國奮鬥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業,年屆六十歲的他決定回家鄉做點事。

雖然柬、美距離遙遠,透過華文刊物的報導,楊蔚齡領著知風草協會,十多年來為戰火餘生的柬埔寨華人和地雷村貧民募款的點滴,林師平如數家珍。

歷史學家們對柬埔寨古代歷史的認識多源於中國古籍,從孟加拉灣到中國南方各省的貿易路線上,西元一至六世紀的「扶南王朝」是東南亞權力中心。

西元六世紀開始,扶南王國作為港口的重要性日漸衰落,柬埔寨人逐漸向北移居湄公河和洞里薩河沿岸,此一時期中國古籍稱為「真臘王朝」,至今這兩條河沿岸仍是柬國主要人口聚集區。

吳哥遺蹟的發現,吳哥王朝成為外界較熟悉的柬埔寨史。開始修建吳哥王城的八世紀為帝國空前強大期,歷史學家認為,由於水利灌溉系統年久失修,吳哥窟等大規模建設工程掏空國庫,外有泰國崛起,吳哥王朝也是由盛轉衰的關鍵,其後多次戰爭,柬埔寨都以敗戰收場。

曾經是中南半島上強盛的帝國,1863年法國入侵,這裡成為殖民統治區;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大肆侵略亞洲國家,柬埔寨未能倖免;1953年柬埔寨獨立後,一度出現和平綠洲;但受越戰波及1970年在美國默許下發動的政變,導致國王西哈努克流亡,1975年紅高棉恐怖統治以及其後的內戰,長達二十多年人民在炮火、恐懼、貧窮和飢餓中求生存,直到各派系簽下巴黎和平條約,柬埔寨才進入新階段。

由於泰北難民營結束庇護,大約1993年,楊蔚齡數度陪同共處四年的柬埔寨難民,穿過邊境地雷區和游擊隊,返回家園,因此早在柬埔寨結束戰爭初期,她就進入這片百廢待舉的地區。

好不容易盼到和平的柬籍華人在獲准重組僑社後,不僅渴望重建家園,更希望重拾二十年不敢用的母語,恢復華校成了華裔族群的共同夢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