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莿桐獻納米 一枚胸章見證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雲林縣莿桐鄉民高清木,珍藏父親高樹枝於1939年至日本呈獻「濁水米」胸章,原僅流於傳說的「獻納米」,確有文物佐證,也見證莿桐五百甲圳優質好米。

橢圓胸章 正面稻穗圖案

這枚大約只有10元硬幣大小的橢圓形胸章,製作相當精細,正面面有稻穗圖案,底下有「神饌奉獻」的字樣,背面則記載昭和14年(1939年 )11月20-23日。

高清木說,這個胸章是他父親與同鄉林深坑當時至日本獻貢白米給明治天皇的文物,日期剛好是二期稻作收成。

2圖一行::


高清木珍藏正面刻有「神饌奉獻」的胸章,背面「昭和14年」等日期,見證莿桐米擁有獻納米高品質。//自由時報

高清木珍藏正面刻有「神饌奉獻」的胸章,背面「昭和14年」等日期,見證莿桐米擁有獻納米高品質。//自由時報

見證五百甲圳優良白米

孩沙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武文表示,這幾年濁水溪沿線部分村落,為「獻納米」真正出處爭執不已,現在有了這枚胸章,足以見證五百甲圳白米的優良傳統。

一分地只取2斗米獻貢

高清木說,當時獻給日本明治天皇的白米,篩選相當嚴格,除了土地、土質要好外,農民還要「家世清白、思想純正」,才能獲選作為獻貢農田,位於濁水溪灌溉區源頭的五百甲圳(現莿桐鄉孩沙里 ),稻米品質早有口碑,日本選擇時任「保正」陳懷的土地,規劃一分地作為獻貢米農田。

高清木表示,雖然獻納田有一分地,但稻作收成時只取4厘地(農田距馬路遠內側處 ),周圍用竹竿交叉作為竹籬笆,必須獲得陳懷許可才能接近田地,稻米收割後,不能直接曝曬在太陽下,必須在曬穀場上搭棚子,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曬乾脫殼後,再拿到莿桐國小,由小學生戴口罩用筆尖,一個一個挑出品質最好的米,才進貢到日本皇室,當時這些一分地只取2斗米獻貢而已,真的非常珍貴!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