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

傳揚台灣漆藝的大師--賴作明

家在台中市區,有一天因故得知台中市有一家漆文化博物館,十分好奇!繁華的都會區中沒有漆樹生長處,怎會有漆的博物館?信奉「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真理,於是迫不及待的問清楚台中市建智街的博物館所在,親自實踐「百聞不如一見」的學習箴言。

認識漆

一般人聽到「漆」可能會馬上連想到的是現代化學合成的所謂「油漆」,其實,漆藝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是漆器的製作繁瑣、費時且耗功,屬於貴族專用的奢侈品,因此留世的數量並不多,能認識它的人也就相對的少了。

「漆木被劃開水流出就是漆」,這是漆文化博物館對「漆」字的說文解字,也是中國的漆樹取漆汁的實況描述。如何判斷漆的品質呢?館長賴作明表示,漆是由漆樹而來,樹木的生長與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漆因而有軟、硬之別。

很難想像這樣天然的植物汁液在乾燥後竟然能千年不壞、不褪色、不剝離、不被強酸、強鹼侵蝕也不怕水、火,而且放置越久越漂亮!賴作明指出,台灣人因為不知道漆的製作詳情,所以無法領會漆藝作品的藝術境界及其珍貴處。



越南割漆樹採七刀法比台灣的好

賴作明說:「全世界漆樹僅3種:一是中國大陸、日本;二是台灣、越南;三是柬埔寨、泰國。種漆樹除了製作漆陶漆畫外尚有2個優點:第一,根據嘉義大學研究得知,漆的成分可以治療5種癌症;第二,漆的種子炒過後像咖啡一樣可以泡茶喝,能保持頭髮烏黑亮麗,有健胃整腸的效果,使人長壽。」

無怨無悔為台灣漆文化付出

深諳漆藝的賴作明在推廣漆藝的路上孤獨的走了這幾年,現在他決定主動出擊以傳揚漆藝之美。他目前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開課,博物館的研習教室也充當學生們修習漆藝的教室。此外,從今年起在國姓鄉、嘉義大學、大葉大學、台南藝術大學以及雲林科技大學等5個單位,以學術研究的立場種漆樹,希冀能從教育做起漆藝推廣的紮根工作。

賴作明之父賴高山昔日曾經遇到許多挫折失敗,之後靠做漆的千層堆積工藝而讓富裕再度回到賴府。重視飲水思源的他於是義無反顧的投入漆的傳承工作,與長子賴作明自籌經費,在自家成立了「台灣漆文化博物館」,並於2000年元旦正式開館,免費開放讓民眾參觀。

或許藝術使命也是遺傳的一部分。賴作明自小傳承父親對漆的鍾愛,大學雖唸企業管理,但為了漆藝還於37至39歲時在日本「金澤美術工藝大學」教務長小松芳光的極力推薦下,到日本當一個沒有學歷的研究生。

談起對漆藝推廣的無怨無悔,賴作明表示,父親賴高山、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的小松芳光與明道中學汪廣平校長三人,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傳習計畫眾多學生弟子的投入,是影響他能對漆藝研究與傳揚無怨無悔的關鍵。



漆桌上的漆瓶作品,主角都是魚。



台灣之光--漆陶

與賴作明深談才知道,目前在台灣有75%做漆的人口是從這裡培育出來的!貼葉子的漆器DIY是他研發出來的;台灣所有漆藝家也都是他推薦出來的;了解漆藝不易推廣的原因,他努力將漆帶入簡易工藝範疇中、研發漆工具與材料,以帶領更多民眾認識漆,了解漆,喜愛漆,進而珍視台灣之光 - 漆陶。

賴作明為台灣漆陶製作的第一人,並將變塗、彩繪、貼付、鑲嵌等多種變化無窮的技法運用在漆陶上,開啟了台灣特有工藝文化的新紀元。在鑽研漆藝技法的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賴作明有過極痛苦的經驗。他說:「被漆『咬』是作漆人常會遇見的,有一次,我全身腫脹,必須泡在水中才舒服。那次之後,有6年時間不敢碰漆!」或許是使命使然,現在的他仍是終日與漆為伍,並致力於漆藝改良使其更適應於台灣居民的生活習慣。



千層堆積的首環與項鍊墜子



文馨獎表揚文化傳承功勞

文化的保存、傳承工作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之一,礙於所許多的不足,傳揚台灣漆藝文化這樣的重責大任由賴高山與賴作明父子獨自在民間耕耘,文建會於2001年頒發「文馨獎」予以表揚、勉勵,算是政府的一種肯定與感謝。

賴作明說,政府對於漆藝推廣活動的補助款,雖然是杯水車薪,但總是政府表達支持的一點心意,他仍心存感恩。賴作明認為,與漆為伍可以培養一個人極佳的耐力,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讓這屬於中華文化精髓的漆藝更亮麗。他正努力使台灣漆走出一片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