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是否在一步步走向衰退?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8年1月17日華盛頓報導)美國經濟是不是在一步步走向衰退?這個星期出台的數據看來不能夠減少人們多少困惑。但總體來說,專家們感到美國經濟已經明顯減弱。國會正在討論刺激經濟方案,以應對經濟放緩加快。

*最新經濟數據難給答案*

“經濟是否要進入衰退?”這不僅是美國經濟學家現在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普通民眾日常聊天中常常出現的一個話題。這個星期的頭三天出台了不少消息,綜合來看,依然難以給這個問題提供明確的答案。

星期三媒體的頭條財經新聞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幅在2007年創17年之最。這是連續第二天通脹數據成為報紙頭條。星期二,勞工部報告說,2007年,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增幅為6.3%,創26年來的最高記錄。

不過,實際的通脹壓力並不像頭條新聞報導的那樣嚴重。在排除了能源和食品這兩類價格浮動較大的商品之後,所謂核心價格指數的上漲並沒有離譜。去年CPI的核心數據只增長了2.4%,低於2006年的2.6%。核心PPI的增幅只有2%。再具體看去年年底的情況看,通脹變動的勢頭是在下降。11月CPI上漲0.8%,12月上漲0.3%。而PPI在12月還下降了0.1%。所以,多數專家的看法是,通脹表現還沒有太出格,至少暫時不會給美聯儲降息帶來太大的麻煩。

星期三出台的另外兩項數據,一個是12月份美國的工業生產依然保持11月份的水平,沒有變化。11月的增幅是0.3%。這一數據高於專家預期的下跌0.2%。再一個是工廠產能利用率,12月小幅下滑,從11月的81.6下降到81.4。經濟師們認為,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標誌著經濟增長不溫不火;如果滑落到75以下,經濟就可能進入衰退了。

星期二出台的另外兩條消息顯然讓市場感到非常不爽,這就是去年12月零售數據和花旗集團的資產縮水數據。12月份,美國的零售額下滑了0.4%,而去年全年只增長了4.2%,這是自2002年以來的最小增幅。分析師們認為,這是消費者收縮開支的證據。花旗集團報告說,它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資產縮水98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花旗在次級房貸危機中已經損失180億美元。

*分析: 矛盾的經濟畫面*

美洲銀行的全球經濟師約瑟夫.昆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談了他對目前經濟局勢的看法。他說:“這些消息再次證實矛盾的經濟畫面。去年結束的時候,經濟放緩加快,零售業走軟超過預期,製造業某些部門也呈現疲軟跡象,消費者支出也下降了,失業率上漲了。新數據使解讀經濟狀況增添了困難。市場喜歡可見度提高,但這些數據並沒有提高可見度。不過,跟一年前相比,經濟疲軟明顯加重。至於會不會進入衰退,現在很難預測。”

就在記者撰寫這篇報導的時候,美聯儲公佈了反映全國各地區經濟狀況的褐皮書。褐皮書反映的是去年11月中旬到12月的經濟活動情況。這份報告支持了昆蘭的觀點。報告說,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衰退和獲得信貸變得日益困難正在影響到個人和企業的消費行為,大家都變得更加謹慎了。報告說,房地產問題和信貸問題在12月份雙雙惡化,進一步減緩了經濟增長;零售數據和失業數據都比過去更為糟糕。

*前財長:應擴大刺激經濟方案*

對經濟的各種憂慮在2008年的頭一個月可以說是日甚一日。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莫斯星期三向國會建議,要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薩莫斯先前提出政府要拿出500億到700億美元的資金,通過減稅和政府支出的形式來刺激經濟,避免衰退。但薩莫斯星期三在國會聯席經濟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進入長期嚴重衰退的可能性增加,有必要將刺激經濟方案擴大到1500億美元。

薩莫斯說:“不幸的是,一個月來出台的數據實際上都很不好。就業數據非常疲軟,零售表現非常令人失望,這個星期金融機構傳出的消息顯示,消費者和消費者信貸方面的問題還在不斷惡化。現在看,美國經濟今年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場衰退轉變為一場持久的嚴重的衰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雖然不一定是必然的。信貸問題減緩經濟增長,而增長放緩又反過來加重信貸危機。這個惡性循環的持續將會加重衰退的嚴重程度。”

薩莫斯表示,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是必要的,但財政政策也同樣具有關鍵的作用。財政政策往往更為直接、更具目的性,也更為有效。薩莫斯還提醒國會,政府面臨的危險不是行動太快,刺激力度太大,而是行動太遲,刺激力度太小。

民主黨資深參議員舒默在主持這次聽證會的時候也表示,國會應當儘快通過財政刺激方案。他說:“現在討論經濟刺激方案已經不再是學術性的爭論了。實際上,拿出真正的經濟刺激措施並迅速行動,可能是在我們和一場深度的、也可能是一場持久的衰退之間的最後一項工作。”

舒默認為,最近的經濟形勢變化使得儘快推出刺激經濟方案非常必要。

相關新聞
憂心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美三大股指收挫
財經簡訊
日股再暴跌3.35% 本益比偏低  外資散戶觀望
美國經濟衰退疑慮  亞洲股市紛紛重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