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貿協:機場商務特區是經濟觸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四日電)據外貿協會最新研究報告,每年100萬個航空旅客運輸量相當於產生1.3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及增加2500個就業機會,針對商務型旅客設計的多功能機場效益高於對一般旅客設計,因此,機場商務特區被視為經濟觸媒,台灣可朝這方向規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外貿協會研究「新一代機場多功能航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觸媒規劃」,最近報告出爐。

這份報告表示,若在桃園國際機場規劃新一代機場多功能航廈可使區域人流、金流、物流、資訊流等建構起新的商業模式,且影響範圍小自桃竹苗地區延伸至北部甚至是全國。

報告指出,若依國際機場協會 (ACI)調查資料顯示,每年100萬個航空旅客運輸量相當於產生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和增加2500個就業機會,另由於商務旅客多數需攜帶與商務有關的樣品、書件、電腦及簡報設備等,且商務活動花費高,因此針對商務型旅客所設計的多功能機場航廈,每單位旅客產生的經濟效益也較高。

報告舉香港、德國法蘭克福及荷蘭阿姆斯特丹三地國際機場為例,三家機場每年出入境旅客都在4千萬人次以上、轉機比例達到50%,但三家都在機場禁區外設置機場商務中心,其中荷蘭史基浦機場除貿易中心、減壓中心外,還設立賭場。

報告認為,這三家機場商務中心都被視為一個發電機,機場商務特區更被視為是經濟觸媒,造成機場門戶與核心城市經濟更緊密結合。

報告表示,機場必須與城市結合,航空城的概念雖是另一個營運模式,但前題必須是機場客貨流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建議桃園國際機場可以朝設立機場商務特區規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