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動態

灌輸多語種學習 幼童易患失語症

【大紀元1月7日訊】如今患上「失語症」的孩子頻現上海市各大兒保科門診。在上海市家庭計劃指導暨社區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的一次推進會上指出,這些 「失語」的幼兒並非聽力。聲帶等腦、發音器官有問題,而是因為身處多種語言環境,導致語言思維混亂,結果難開口。

多方語言環境 幼童金口難開

據新聞晚報消息,上海一位化名月月的男童, 父母為讓他成為「語言小天才」,身為日語翻譯的爸爸每晚回家後就和月月說日語,在外企上班的媽媽則對兒子說英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帶月月,就和他說普通話或上海話,保姆對他說浙江家鄉話。結果身處「多方會談」語言環境下的月月到了2歲多還是不會說話。

父母開始以為是月月聲帶、聽力有問題,可兒童保健門診醫生進行仔細 檢查後,並未發現他有任何器官上的疾病。醫生最終得出結論,原來竟然是他過早處於多種語言的混亂環境,造成語言系統失衡,難以用一 種單純的語言來表達,因此不開口說話。

過早接觸外語 易患失語或自閉症

從上海市各大兒保科門診瞭解到,在不少因為孩子患上失語症而到醫院諮詢的家長中,不少都讓孩子過早學外語。一些孩子從表面看好像是個「語言小天才」,才五六歲就會說英、法、日三種外語,但可能某一天就突然患上失語症。一時間,除了哭之外,完全不會作任何表達。

上海市兒童保健所沃樂柳副教授建議,幼兒最好是在3歲以後再開始學習外語,過早接觸外語,容易讓孩子患上失語症或自閉症。

專家介紹,失語症是由大腦皮層語言中樞受損或變異而引起的言語功能障礙,喪失了 文字語言理解力,形成表達上的功能缺陷。如果發現早,只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就能恢復。而一些兒童過早地學習第二外語,甚至從出生起就接觸多種不同語 言,只會讓孩子混淆口音,還可能造成語言思維混亂。

幼兒雖然在語音的模仿能力上有一定優勢。但與年齡較大的兒童相 比,學習的目的性、堅持性上都處於較低水平。過早學習有時反而會影響幼兒以後學外語的正確發音。學好母語還是最關鍵的,如果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母語之 後,再開始學習外語則較為適當。

大多數幼兒主要還是生活在漢語的環境下,只能在有限時間、地點接觸有限外語,這種環境下,首先還是要學好母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