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游騰守「鐘」愛1600個 蓋成博物館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十八日電)「聽著鐘擺走動的聲音,讓我有種溫馨、寧靜的家庭生活感覺」,宜蘭退休教師游騰守,三十多年來蒐集一千六百多個中外各式不同的古鐘;三個多月前,他在宜蘭壯圍以父親之名,成立「游如松時鐘博物館」,供民眾預約參觀。博物館裡,幾乎每件收藏品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故事。

三十多年前,舅公送的老掛鐘讓游騰守總在夜深人靜時,聽到鐘擺走動的聲音,也從此栽進古鐘的收藏及研究歲月。

游騰守在宜蘭復興國中擔任數學教師時,正是發條式機械鐘轉換到石英電子鐘的年代。他一開始在宜蘭鄉下到處蒐購古鐘,後來到台北光華商場與外縣市,向商家或民俗品收購家購買,甚至透過拍賣商上網到國外標購。半甲子歲月中,他收藏了約一千六百個古鐘,產地包括台灣、美國、日本、法國及英國等國家。

由於收藏品數量多到家裡放不下,游騰守只好在壯圍鄉蓋了一棟英國式造型別墅,讓這些寶貝「住」。

游騰守說,他蒐集古鐘有一些原則:必須具有歷史年代、裝飾華麗、社會價值、羅曼蒂克背景等意涵才會收藏,不是有就買。例如說,他有一個清朝巡撫劉銘傳時期的一個嘉義火車站古鐘、有一個某國外銀行過去在台灣總社的掛鐘,也有一個過去是荷蘭人送給屏東婦女的「邱比特」時鐘,上面的十二個數字是由十二個罕見的星座圖案排成,背後充滿一段異國戀情的羅曼蒂克故事。

在所有收藏品中,年代最久遠的,是1786年英國生產的「天鵝頸長箱立壁鐘」,高兩百三十多公分、寬五十八公分,鐘面有英國鄉村農耕風景油畫,當時是歐洲古堡貴族客廳使用的時鐘。還有1908年國父孫中山就任第一屆總理的德國製壁爐紀念鐘,具有時代意義。

此外,來自日本的「大東亞戰爭紀念鐘」,鐘擺造型宛如飛彈,鐘箱裡還有偷襲珍珠港的圖畫;1896年美國知名時鐘製造商Asonia設計的「化妝盒絨布飾鐘」,外表附有一個小時鐘外,四周小抽屜可放置婦女化妝品。

在1920年到1950年代左右,台灣當時慶祝新廈落成的老鷹鐘、慶祝結婚用的馬鐘、書房用的圓弧鐘、客廳掛的八角鐘及商店的大花鐘,游騰守也分別收藏數十個,掛滿博物館內各牆上,件件都有早期生活的記憶,也是藝術品。

一些清末紅木的三層插屏鐘、鑲嵌貝殼插屏鐘、吉祥精雕插屏鐘、歷史人物座鐘、愛神鐘、日本的旅行鬧鐘與玻璃鐘等,也分別放在館內櫃內或櫃台上。

「寧靜的夜晚,看這些老鐘,心情真是好!」游騰守每天翻閱時鐘圖鑑,研究時鐘,了解不同古鐘的歷史年代與藝術價值。

問到收集那麼多的時鐘,「時間」對他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游騰守說,過去學生畢業時,他總在畢業紀念冊上為學生題上「夙興夜寐、無忝所生」,希望學生們能像他一樣早起、勤勞善用人生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蹉跎光陰。

游如松時鐘博物館位於宜蘭縣壯圍鄉美功路一段附近,採預約參觀,不收門票,隨喜贊助清潔費,預約電話:0989-093-590。

相關新聞
可口可樂世界博物館  展現可樂王國古今
博物館藏兔2.3萬隻
小說:毀滅(34)
北縣府授證75組街頭藝人 請民眾不吝打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