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下台忽悠百姓 步步被動維穩唯大

——中國政府的執政誠信與國際信用

張崇川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9月23日,中國國務院終於「同意」李長江辭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的職務,中國央視「稱讚」李長江辭職體現了中國政府刮起了新一輪的「問責風暴」。但是,李長江的「請辭」已經太晚,中央的「同意」也已經太晚,中國政府又一次錯失了修補執政誠信與挽回國際信用的時機。

9月8日,山西襄汾縣發生尾礦潰壩重大責任事故,9月14日,正式上任才8個月的山西省長孟學農宣佈引咎辭職,距離事故發生僅6天時間。

9月11日,三鹿結石奶粉在刻意隱瞞42天之後,中國衛生部終於承認「受到污染」。國家質檢總局是中國食品安全的最高衙門,它一手操作授予三鹿「國家免檢」、「中國名牌」等眾多光環,三鹿出事,要說「問責」,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就是從2001年起就擔任總局局長的李長江。三鹿事件已經在國際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李長江作為三鹿結石奶粉事件的「涉案人」,他一幕幕「賊喊捉賊」的拙劣表演更引起了莫大民憤。在一波波要求其「下台」的指責聲中,李長江到9月23日才「請辭獲准」,這實在是太晚了。

這一遲到的「請辭」和「同意」,不僅與中國政府不時昭示的執政誠信難以吻合,更對中國的國際信用造成了又一次傷害。

■ 問責下台切忌忽悠百姓

孟學農為襄汾縣發生尾礦潰壩重大責任事故請辭山西省長,許多人還為他的「官運太差」而禁不住一聲歎息,因為大家都明白,孟學農這樣一個「空降幹部」,鬥不過山西盤根錯節的地方特權利益集團,從省到縣,中間多少關卡,孟學農「權不下縣」,下面出了事,他能主動請辭,即使不能算好官,也不枉是個好人。

但是,李長江的情形正好相反。自三鹿結石奶粉被揭穿之後,輿論普遍認為李長江罪責難逃,輕說是失察,重說是共犯。北京律師周澤在9月16日公開發表「敦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辭職書」,詳細論述了李長江的罪與責,獲得了中國民眾的廣泛支持。

但是,李長江卻被任命為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副組長,「嫌犯成了法官」,這倒是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在經過專項檢查發現包括伊利、蒙牛等中國名牌在內的奶粉都或多或少含有三聚氰胺之後,李長江居然公開表示:有問題的只有22家,占20%左右,80%的企業所抽查的產品都是合格的。李長江居然拿那個80%的合格率來證明中國的「食品安全」,這是何等混帳的無恥邏輯!

誰都知道,食品無毒是最最基本的市場准入標準,這也正是國家質檢總局的基本職責,市場上如果出現了即使1%的有毒產品,那就是你國家質檢總局的責任,更何況,現在有毒的高達20%,你李長江還有什麼臉皮賴在官位上?

如此昏庸無恥的官僚,居然是辭職而不是被免職,辭職了還是照樣享受「正部級待遇」,這樣的「問責」,難免忽悠民眾之嫌。

■ 步步被動唯以維穩唯大

三鹿結石奶粉被揭穿,國家質檢總局一手炮製的「國家免檢」、「中國名牌」鬧劇徹底破產。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下令全面廢止食品質量免檢制度。9月21日,質檢總局撤銷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業液態奶產品的中國名牌產品稱號,並承諾「不再直接辦理與企業和產品有關的名牌評選活動」。這些措施雖然都十分必要,但無疑也都只是亡羊補牢。

中國政府的所有舉措都慢了好幾拍,拖延掩蓋不成才被動應對,而官方最根本的潛台詞就是「維穩」。三鹿事件被揭穿,從中央到地方到三鹿,一口咬定是「不法奶農」作案,河北警方大肆抓捕奶販子,企圖將一個國家安全大事件「減弱」為一個單純「刑事案件」。但是,中國官方的防線被民意洪流迅速擊潰,這才不得不丟車保帥,宣佈免除石家莊市幾名中級官員的職務,並對三鹿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進行刑事拘留。在這樣的「毛毛雨」根本不足以平民憤之後,才又丟出了石家莊市委書記,丟出了質檢總局局長,企圖平息事端。

正如新西蘭總理克拉克所言,中國從一開始就隱瞞、拖延、拒絕面對事實。等到那層官商勾結的紙實在包不住民憤的火焰了,等到那道封殺輿論和監督的堤壩擋不住黑幕的髒水了,這才官腔官調地宣佈什麼 「立即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如此步步被動,導致中國民意輿情如火上澆油,受損害的正好是政府的「維穩」初衷。

■ 中國政府再陷誠信危機

三鹿結石奶粉這一次的禍惹得太大,不僅中國草民的孩子遭遇飛來橫禍,全中國的貧民父母無不人心惶惶,在香港、台灣、新加坡相繼在鮮牛奶、冰激凌、巧克力、朱古力、餅乾、速溶咖啡等等中國產品中查出三聚氰胺成分之後,一場抵制「中國毒品」的運動更是在全球各國興起。使「中國製造」面臨滅頂之災。

中國以傾國之力打造的奧運金色光環,樹立的國家和諧形象,正如北京的「灰濛濛」天氣在奧運後立即舊病復發一樣,三鹿結石事件尤其是中國乳品行業的「摻毒潛規則」也將中國的官方信用一棍子打出了原形。

今年8月,中國《小康》雜誌聯合新浪網及相關機構,對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間的「中國信用小康」進行了調查。對於「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您對人際、企業和政府的總體信任程度如何」的提問,調查結果顯示:40.7%的受訪者回答不太信任,25.4%的人回答非常不信任,28.2%的人認為一般,僅有5.7%的人回答比較信任或非常信任。表示「不太信任」和「非常不信任」的總比率高達66.1%,而「比較信任或非常信任」僅有5.7%。

這樣的民意結果可謂觸目驚心。但是,不難想像,奶毒照樣會拖拖拉拉地查,「問責」照樣會真真假假地問,而結果則是中國政府的執政誠信與國際信用的「跌跌不休」。

奶粉中加三聚氰胺總還有希望禁止,官場結構中的三聚氰胺則屬難治之症。民無信不立,國無信難存,中國政府如何善後,舉世注目。

轉載自 新華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歐洲食品安全局風險評估報告/毒奶餅乾超出兒童容許值2倍
三聚氰胺動物致癌 人體傷害成隱憂
胡乃文:蛋白質營養素的迷思
石家莊官員反思:政治敏感性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