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建會:國基金或將公司化 分析殷鑑不遠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大紀元記者林惟真綜合報導)台灣行政院經建會主委陳澄枝23日宣布,國家發展基金規模將由目前的2,000億元擴大至 1兆元,以加強投資國內重要的策略性產業,在功能方面,也將擴大到參與企業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等業務,為企業紓困,並協助企業進行企業體質的改造,並且穩定經濟情勢。經建會並研議國發公司化,分析則表示,當三思,殷鑑不遠。

有鑑於近期國際經濟變化劇烈,嚴重衝擊國內經濟及金融局勢,陳添枝昨天上午表示,行政院通過擴大國家發展基金規模,自2,000億元擴大為1兆元。

國發基金除規模擴大外,功能也將擴大,陳添枝表示,以往國發基金以扶植國內重點產業為主,但由於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產業營運,企業資產價格下跌,公司體質亟需改善,國發基金功能將從現行的投資新設企業及融資業務,擴大到參與企業注資、重建、合併與收購等業務,包括投資國內重要策略性產業及優質公司,為企業紓困,協助改善企業體質與產業結,讓企業更有競爭力,並且穩定國內經濟情勢。

郵局挹注8千億

陳添枝表示,國發基金目前規模為2,000億元,處於零負債的狀況,債信良好,擴大的8,000億元將向國內郵政儲金借款,以融通資金處理,希望將閒置的超額儲蓄及閒置資金有效投入產業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陳添枝也強調,國發基金會承擔所有的風險,不會損及郵政儲戶的權益,非不得已也不會舉債。

至於未來投資對象將以策略性產業為主,陳添枝表示,考量對長期經濟幫助,基本上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金融業次之,以長期投資的方式,協助改善企業體質。

陳添枝表示,國發基金歷史已有30餘年,運作良好,但目前國際上多是聘請專業團隊負責,許多做法可能會較現在更有彈性,因此經建會將進一步研議,國發基金走向「公司化」的可行性,轉型初期仍將採用國營企業型態運作。

國發轉型 兩房為鑑

他指出,公司化的好處是可以聘請專業團隊,資金取得彈性會增加,初期一定是以國營企業方式進行,期間可以吸收民間資金。

不過,陳添枝指出,這個想法目前仍在研議中,還要經過優劣的評估,並與立委、民眾們溝通後,才會做出決定。

針對此點有分析指出,當初美國的兩房也是先期由聯邦政府挹注資金成立營運一段時間後,以「資金取得彈性」這個相同的理由轉化成為私有股份制公司,並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服務公司,隨後於1981年,開始從事有價證券事務並於1984年發行海外公司債券,在聘請的所謂「專業團隊」經營下,開始進行高風險財務操作,最終在連動債務的影響下導致今日全球性的金融崩盤。

分析指出,此次金融危機的肇因即在於人的貪婪,「創造」了需多衍伸性金融商品,而讓金融機構忽略了本業導致了這場災難。國發基金原始成立的目的何在?當走向公司化營運時,利益的追求是否削減了國發的原始任務目標?到時後是否再度成為一個財團與政客覬覦的肥肉?甚至在龐大資金的挹注下,是否成為台灣的另一個兩房?政府的金融檢控能力與清廉度是否足以掌控這個龐大的金融巨獸?兩房殷鑑不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