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發現鑽石原礦能力



也許大家從未發現那就是鑽石原礦

這次我們要說的「偶然」,也是使「樂於生活」付諸實現的一種具體方法。

你曾經看過鑽石原礦嗎?充其量,那只是一塊骯髒的石頭而已。若是把它丟在路邊,相信大家會以為那只是一塊玻璃碎片。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好奇:「咦?這是什麼?」把它撿回家後仔細琢磨,鑽石才終於展現它的美麗。

實際上,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1905年,人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第一個發現原石的人是在礦山裡踢到的。原石重達3,600克拉。請大家想像一下,由於1克拉約為0.2公克,也就是說這顆重約600公克的石塊,一直在那裡滾來滾去無人聞問。踢到它的那個人將它撿了起來,送到皇宮獻給英國國王。國王看了看那塊原石,他說:

「如果是我踢到這塊石頭,可能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吧。」

他們將這塊原石分割成好幾塊,切割出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共有530克拉,並取名為「非洲之星」。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舉例。

這裡有一顆新鮮的橘子。如果我們將它放在桌上,它是令人充滿期待的水果,是顆「美味的橘子」;但萬一我們錯將它丟到垃圾筒裡,它就成了被我們遺忘,只能慢慢腐爛的「廚餘」。

抓住奇蹟種子的能力

serendipity這個字首見於18世紀英國作家霍勒斯.渥波爾(Horace Walpole),當時友人送給他一幅畫作,於是他提筆寫了一封感謝函給友人。他在信中提到:

「印度南端的島國錫蘭(現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在阿拉伯文中名為『serendip』;傳說中有一個故事,名為《錫蘭三王子》(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故事裡,錫蘭的三個王子在到印度旅行的途中,遭遇許多意外事件;最後,當他們拿出勇氣,認真地面對眼前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原本就擁有他們不斷追尋的魔法。我看了真是感動,以後就用『serendipity』來稱呼偶然發現的事物吧。」

那位友人,也就是霍勒斯.麥恩(Horace Mann)是名善於挖掘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並沒有將作家朋友隨手寫在信裡的一個字給拋在腦後,而是將其發揚光大,並流傳後世。

若是他將渥波爾的信丟進垃圾筒裡,「serendipity」這個字就此將從世上消失。不會在過了200年後的今天,被我們翻譯為「幸福的偶然」、「善於挖掘」,也不會成為樂於生活的一個訣竅了吧。

即使是相同的東西,周遭環境及人們的眼光將決定它們的命運。

我們永遠都沒必要覺得自己「倒楣透頂」,並任憑人生像音樂用語「漸弱」(decrescendo)般萎靡不振。

「奇蹟種子」,也就是「運氣」,其實就像流動於工廠傳輸帶上的商品。而「serendipity」也可以說是一種抓住運氣的能力。當我們擁有這種能力,就可以緊緊把握住經過面前的「奇蹟種子」。

這樣一來,我們的人生便會帶有使樂曲產生力量的「漸強」(crescendo)符號。活得愈久,人生愈美好。

在散步或與人談話的途中,我的腦海裡經常浮現解決問題的線索,我想那絕不是偶然。因為我全身上下充滿了接收器,為接收奇蹟訊號而隨時待命。就像調整收音機旋鈕,讓頻率一拍即合時,就可以聽到廣播節目是一樣的道理呢。如果我們不轉動旋鈕,當然就沒有辦法收聽到廣播。

諾貝爾本人正是發現美好偶然的專家

我之所以在為東京工大的學生演講時設定了「偶然」這個關鍵字,是基於以下原因。

上班族田中耕一先生自東北大學工學部畢業後,隨即到島津製作所工作。當他成為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掀起一陣話題。而身為東京工大畢業生、筑波大學名譽教授的白川英樹先生,於2000年即以「導電性聚合物(塑膠)之發現與開發」研究獲得相同獎項。

我當時就是想到了這位白川先生。

白川先生的研究契機是「觸媒」。為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可調整溫度或加入某些特定物質。而那些特定物質即為「觸媒」,也就是「催化劑」。

有一天,白川先生在進行實驗時,不小心加入濃度與平日相比高達一千倍的觸媒。一千倍哦!換做是一般人,應該會急急忙忙地中止實驗吧,但他卻沒有停手。那次實驗成為他日後獲得諾貝爾獎的關鍵,因為那濃度高達一千倍的觸媒為化學反應帶來戲劇化的效果。

與田中耕一先生同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野依良治先生,也是在進行與其專攻不同的實驗時,有了偶然的發現。對科學家們來說,這樣的成果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也無妨。

我想,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都跟白川教授一樣,擁有他們獨特的「偶然」傳說。

摘自《幸福的偶然》張老師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