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阨(1)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2)而侮之。若季子(3)不禮於其嫂,買臣(4)見棄於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迹(5),瞻望咨嗟(6);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7),羞愧俯伏,以自侮罪於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8)。

惟大丞相魏國公(9)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世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10),蓋亦有年(11)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阨之人,僥倖得志於一時,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夸(12)耀之也。然則高牙大纛(音:到)(13),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音:滾免)(14),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15),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於公也,豈止夸一時而榮一鄉哉!

公在至和(16)中,嘗以武康之節(17),來治於相。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既又刻詩於石,以遺(18)相人。其言以快恩讎、矜名譽為可薄(19)。蓋不以昔人所夸(20)者為榮,而以為戒。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如何,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21)。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22正笏(音:戶)(23),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24)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於是乎書。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釋】

晝錦:據《漢書.項籍傳》載,項羽曾云:“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後以衣錦還鄉為榮耀的事情。韓琦以武康軍節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鄉,所以取項羽的話改“夜”為“晝”命名廳堂,以示榮耀。晝錦堂位於古城內東南營街。是宋代三朝宰相韓琦任相州知州時,在州署後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1.困阨:窮困不得志。

2.易:輕視

3.季子:蘇秦,洛陽人,戰國時縱橫家,說秦惠王以連橫之策,惠王不用,金盡裘敝,去秦而歸,嫂不為之炊。

4.買臣:朱買臣,字翁子,西漢會稽吳人。家貧好學,以賣薪自給,妻羞之,改適他人,後買臣顯貴,婦慚,自縊而死。

5.駢肩累迹:駢肩,肩相並也。累迹,腳印相疊。形容人多擁擠。

6.咨嗟:嘆息聲。此為讚嘆之意。

7.駭汗:驚駭而出汗。

8.衣錦之榮:比喻富貴榮歸故里。

9.魏國公:韓琦,字稚圭,宋安陽人。仁宗時,西夏反,率兵拒戰,名重當時,為相十年,為朝廷所倚重,後封為魏國公,卒諡忠獻。

10.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謂聞高風而下拜與瞻仰其風采者。

11.有年:多年。

12.夸:誇。

13.高牙大纛:居高位者的儀杖旗幟。形容聲勢顯赫。高牙,大而高揚的牙旗;纛,以氂牛尾或雉尾為裝飾的大旗,古時多用在喪葬大事及顯貴人家。

14.桓圭袞冕:桓圭,三公所執之命圭;袞冕:三公所服之禮服。言富貴之至也。

15.金石:金,鐘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頌揚功德的箴銘。

16.至和:宋仁宗年號。

17.武康之節:韓琦於仁宗慶曆末年,任武康軍節度使,治理并州,至和二年,治理相州。

18.遺:贈送。

19.薄:鄙視。

20.昔人所夸:指項羽所言: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

21.夷險一節:太平及動亂時代,都節操如一。

22.垂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子。

23.笏: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24.銘彝鼎:銘,刻記;彝,酒器;鼎,食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