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天母白屋 見證美軍協防台灣歷史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六日電)台北市定古蹟天母白屋是美軍協防台灣時期的駐台人員宿舍,木造獨棟的洋房,外牆為雨淋板、黑色屋瓦,內設有壁爐、外露石壁龕,建物冬暖夏涼,外有庭院,兼具美式與日式的建築風格;街道上的舶來品店、美式酒館,讓天母地區充滿異國情調,現在也是許多外籍人士居住的地區。

天母白屋歐式煙囪、台式水泥瓦屋頂、日式雨淋板外牆,加上美式的大庭園,這些混合式特色都是冷戰時期美軍在台灣留下的產物,見證美軍協防台灣的歷史。

天母地區居民謝阿德回憶,美軍駐台期間的美元兌台幣約一比四十元,美軍一個月薪水約兩千美元,折合台幣約八千元,台灣當時社會每人薪水只有數百元,因此,美軍駐台人員多半僱用台籍人士料理家務。

居民們也回憶,有些美軍家庭會僱用兩名台傭,另請「外工」為庭院除草、洗車打臘,每週一次,每次台幣五十元,一個月進帳兩百元,與一般勞工的薪水無異。

也有居民說,天母白屋群的隔局與美式庭院式住宅很相似,住戶之間以圍牆分界,平時可在庭院曬太陽,從事休閒活動,屋內隔了一間小房間,供傭人居住,他們受僱美軍家庭時,早上必須五時起床升火燒水供僱主洗澡。

天玉發展協會總幹事張文連表示,曾受僱美軍的民眾,打工後會與僱主一起喝啤酒、吃小菜,還有人因此在天母開了首家啤酒屋,吸引業者仿效,這也是天母現在有許多美式酒館的起源。此外,有傭人學會使用洗衣機等家電用品,後來做起洗衣機進口的生意。

也因美軍等外籍人士群聚,讓天母地區始終「洋味」十足,台北市文化局科長鄧文宗也打趣表示,外傳「天母」一詞是因老外問當地居民地名,不懂外文的居民回以「聽嘸」(台語),讓老外誤為「天母」,因此得名。

居民說,早期天母白屋外貌有粉紅色、藍色等多樣色彩,視住戶喜好而定,不過,中美斷交後美軍撤回,天母白屋的所有權人台灣銀行曾將宿舍群做為政府官員的宿舍,外牆都漆為白色,宿舍群也因此被喚為「白屋」,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邱進益就曾住過天母白屋的宿舍。

近來台銀陸續賣出宿舍,現僅存的一棟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的一百八十一巷二十三號的天母白屋,仍保有部份原貌,已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古蹟。

文化局表示,興建於1950年間的天母白屋,所有權人台銀已編列新台幣一千三百萬元委由文化局代為修復管理,至於是否仍名為「白屋」,各界仍可廣泛集思廣益。

另位於陽明山山仔后的上百棟美軍宿舍,文化局已指定二十二棟為歷史建築,由於居民盼全區保留,文化局也將前往會勘,可望朝文化景觀方向考量。

相關新聞
為中國收買美軍售情報 郭台生仍有台灣護照 
美軍性侵日少女事件 美駐日大使鞠躬道歉
美航母「尼米茲」抵日:疑跟台大選有關
中國間諜案  軍方:若損台灣利益美應補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