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祖笙:秀場.農貿市場.辦公現場

廖祖笙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12日訊】畸形的時代伴生著種種扭曲的現象。自從權勢集團和利益集團同惡相濟,聯手攻陷中國大陸之後,京城便也拋卻了一國之都本該肩負的某些使命,漸漸淪陷成了一個巨大的秀場。這座罪惡的城市眼前並不值得國人期許和朝拜,她帶給人們的,往往是失望、憤怒和感傷。

在這個巨大的秀場之內,還有一個小秀場,那就是天安門廣場。為了保證這個小秀場日復一日以「光鮮」、「純淨」的面目面世,暴政的執行者們經年累月在這一帶實行重兵把守,杯弓蛇影,把本國的部份人群當作敵人一般另眼相待,緊張兮兮嚴加防範。

走向天安門廣場,宛若走向戰鬥要塞,「這條街上總活動著多兵種,今天也不例外,這回不但有著裝警察、便衣警察、解放軍戰士、武警戰士、保安,還有臂套紅箍的叔叔、阿姨和首都民兵」(見《廖祖笙:紅箍.多兵種.查包.封路.封廣場……》。

訪民模樣的人群路經此地,往往會受到警察們的盤問、搜身和查包。過去帶有申訴材料的人群只是被禁止進入天安門廣場,近期因「盛會」在京召開,訪民途徑此處一旦被識破身份,便會被警察不由分說直接扣留並帶離。多少訪民從這兒被帶進了馬家樓?

既然「謝絕」訪民靠近天安門廣場,為何不有言在先、明文公示?既然進入天安門廣場者,只能是衣著光鮮、臉上像水蜜桃一般綻放著「幸福」笑容的人群,那麼也不妨事先對人群進行分類,明文規定哪些人群不能「擅闖禁地」,豈不來得更加「文明」和省事?

這裡本是國家的門面,本是展示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包容力的舞台,既然把訪民當作猶太人一般看待,為何在訪民入京之初,不直接予以捕殺,而偏要在這個「敏感」地帶公然侵犯、踐踏人權?在世界矚目之地,出這類匪夷所思的大洋相,安的到底是何居心?

這一切是這樣的不可理喻。鮮有人知道在天安門廣場投入的保衛力量,一年要耗費掉納稅人多少血汗錢,但不難想像維護這個秀場的成本,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在一個中學生的屍檢報告也能成為「國家機密」的畸形年月,「國家機密」多得只怕會是車載斗量。

我是主張關閉天安門廣場這個秀場的。官方以如此規模和姿勢維護這個秀場的「正常運轉」,不但成本過高,也得不償失。眾目睽睽之下每天這般公然踐踏人權,甚至對訪民濫施抓捕,不但沒有給國家長臉,反而嚴重損害的是「和諧盛世」的形象!

3月4日,我夫婦倆親眼看到那個廣場臨時關閉了;3月5日,我夫婦倆又親眼目睹那個廣場臨時開放了。一個秀場這樣開開關關,像是安裝了活動門一般,明顯缺乏嚴肅性和連續性,臉面上也並不一定就顯得好看。

網友對《廖祖笙:建議北京乾脆關閉天安門廣場》一文有過一些看法,有的網友認為天安門廣場關閉不得,「得留著升旗用」。我內心嘀咕:沒了天安門廣場,難道就沒有了升旗的地方?只要能樹起一根旗桿,在哪不也一樣能升旗?

有的網友則提議可以把天安門廣場改建成農貿市場,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提議。在長安街上,購物特別不方便,口渴了走很長時間沒處買水喝;煙民要想買包香煙,也非易事……一條長街在那突然「凹陷」進去了一大塊,影響美觀,建成便民商店,一舉兩得。

料定有人道貌岸然,又要搬出「國家形象」來說事,說甚麼天安門廣場關乎國家形象,不可關閉或改建成農貿市場云云。那麼,我要說:你看看那副重兵把守、把訪民當作敵人一樣看待的樣子,再看看人權在那兒怎樣被反復踐踏的景象,還哪來的甚麼國家形象?

風雪天氣不少訪民露宿在北京的小巷內、橋洞裡、屋簷下,論者苦口婆心,念叨得幾乎嘴角淌血,這座城市也沒有人去管管這般人間慘象,給露宿的訪民提供一點基本的人道關懷,甚至沒有官方的人為其送去一件寒衣,還要的甚麼國家形象?

「盛會」召開,大小旅舍便「凡是上訪的都不讓住」,聽命於強權,對訪民公然予以歧視,官方從方方面面對訪民「趕盡殺絕」,不少訪民就此被迫露宿在北京街頭,京城有的街道為此一地雞毛,還要的甚麼國家形象?

摘去了車牌的警車和摘去了警號的截訪警員,在北京城內滿街跑,像二戰時期的黨衛軍四處抓捕猶太人一般,來勢洶洶四處公然對訪民圍追堵截,馬家樓內等待分流的訪民人滿為患,還要的甚麼國家形象?

一個無辜的中學生從頭頂到腳面都是傷、刀口纍纍被虐殺在校園之內,屍檢報告成了「國家機密」,律師和媒體介入不得,相關方面謊言欺世,歷時600餘天對此慘案不做任何處理,而且公然剝奪一個作家的表達權,阻斷他的生活來源……還要的甚麼國家形象?……

倘使真的在乎國家形象,這個國家便也不至於淪落成眼前的這副模樣!關閉天安門廣場,非但與國家形象無涉,還能讓公權瘋狂踐踏和藐視人權的作派不至於這般公開化,而且可以為疲於奔命的那些武裝力量減負,避免無謂地拋灑納稅人的血汗錢……乃一舉多得。

一個秀場而今演變成了燙手的山芋,關閉不得,挪作它用不得,那麼,廣場仍然是廣場,在「兩會」過後,「親民」的官員們真正關愛訪民一回,把廣場臨時變成辦公現場,實行陽光辦公,在奧運會前集中各方力量,大大方方面對一次上訪的問題,總該可以了吧?

以強權傷害一個訪民,同時傷害的也將會是大片的人群,因為每個訪民的身後,無一例外地站立著一大群的親友和共鳴者!當數目如此之眾的訪民雲集京城、久聚不散時,回避矛盾不如面對矛盾、化解矛盾,消極逃避不是辦法!一個政權經得起多少這樣人心的流失?

眾所周知,上訪潮的經久不退,不是哪一屆政府一時之間造成的,而是在特有國情下,在缺乏民主監督體系、司法架構長期不獨立的情況下,多年來漸漸累積而成的。執政當局為何不能把訪民當作真正的公民來看待,不能推己及人去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

京城訪民囤街塞巷,對一座城市來說肯定會潛伏著某些危機,官方在天安門廣場一帶嚴加戒備,其實也不難理解的,但治標不治本終歸不是辦法。隨著我國承辦奧運會日期的臨近,認真面對一回上訪的問題,還訪民一個公道,應當提上執政當局的議事日程。

總不能在奧運會召開之日,官方也像現在這樣,當著世界各國記者的面,對本國的訪民動輒搜身、查包,甚至濫施抓捕吧?體制的完善非一日之功,在目前情況下,宜利用「兩會」過後的一兩個月時間,把天安門廣場變成辦公現場,一次性解決訪民申訴的各種問題。

不是說中國的官員習慣於作秀嗎?那麼,就乾脆秀給全世界人民看看,有面對自我的勇氣,總比知錯不改要好!不是西方國家在拿中國的人權說事嗎?那麼就大大方方去面對,天安門廣場都能變成辦公現場了,確實在尊重人權了,「敵對勢力」還怎麼去雞蛋裡挑骨頭?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是愛國的,沒有幾個國人願意沒事找事,給執政當局難堪。倘使能大大方方把那個秀場變成辦公現場,在網上公示每一個案的處理情況,自覺接受全人類的監督,迎來的將會是全世界的歡呼,「胡溫行政」該有勇氣做這樣的一次亮相!

還訪民以公道,示誠信以天下,讓各接訪單位從那些偏僻的小巷內走出來,就利用天安門廣場這塊空曠的場地,實行聯合辦公,藉助互聯網、媒體、公眾的監督力量,儘可能杜絕各種黑箱操作,讓訪民們心服口服地離開京城,訪民潮還會像眼前這樣澎湃不息嗎?

把廣場週期性變成辦公現場,效果肯定要比將其變成一個單純的秀場或農貿市場來得要好。一個國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依仗強權一條道走到黑。官員無一例外也是活生生的人,古人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也,過者,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強權永遠無法征服人心,化解官民對立情緒,最好的武器不是強權壓迫,而是熱忱和鮮花!

對一個國家來說,無所謂堅守也就無所謂傳承。翻開長達2000年的羅馬帝國史,我們不難看到在以羅馬為首都的4個世紀和遷都君士坦丁堡後的10個世紀裡,不僅繼承了從奧利安到古希臘的各大古代文明,更起到了架設東西方文明交流橋樑的作用。

北京無論如何不能淪落成一座朋比為奸的城市,她應該始終堅守住一國之都的底線,讓罪惡感到恐懼,讓正義得到伸張。在社會大轉型時期,哪怕某些省區有所迷失,但首都也還應該仍然是首都。如此,中國才有希望!如此,中國才有明天!如此,中國才有傳承!

但願不久的將來,執政當局能夠以人為本,推己及人,在對待訪民的問題上會有一個漂亮的亮相!但願不久的將來,天安門廣場一帶再不用緊繃著神經,能夠一視同仁面對各種人群!毫末不札,將尋斧柯,正視上訪大潮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非同小可,不可偏廢!

2008-03-12(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不要再以流氓手段迫害廖祖笙夫婦
廖祖笙:請不要再騷擾我的親人
廖祖笙夫婦追問胡錦濤和溫家寶第35天
廖祖笙:北京看不到草長鶯飛的跡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