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聯合國難民公署開始考慮鼓勵伊拉克難民返國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在美國去年增派軍隊導致伊拉克安全情勢改善後,數以千計避居鄰國的伊拉克難民開始返回家園,當時還不鼓勵難民返回伊拉克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已經暗示,伊拉克的安全也許很快會改善到讓部分難民開始返國的程度。

聯合國難民公署估計,自二零零三年三月伊戰爆發以來,已有大約四百五十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其中兩百五十萬人遷往國內較安全的地區,約有兩百萬人逃往敘利亞和約旦等鄰國避難。

分析家表示,由於伊拉克的暴力在美國增兵後趨於減緩,加上在避難的國家難以找到工作,伊拉克當局也提供誘因,逃往敘利亞的一百四十萬難民中已有許多自去年十月開始返回伊拉克。

由約旦返回家園的難民較少,這是因為選擇到約旦避難的七十五萬伊拉克人普遍經濟情況良好。

伊拉克當局也鼓勵在國內流離失所的難民返回家園,提供每戶八百美元補助的誘因吸引了一萬三千多個家庭申請。

伊拉克移民部在十一月下旬指出,平均每天都有一千人自國外歸來。聯合國難民公署估計,大約四萬五千名難民已在十月學年度開始時由敘利亞返回伊拉克。

但是聯合國難民公署表示,由於缺乏安全與基本服務,伊拉克的情況並不適於難民大規模重返家園。

難民公署針對返回伊拉克的難民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只有三分之一難民回到住家恢復原有的生活,三分之二發現他們的住處已被人占用而二度流離失所。

然而,除非荷包充裕或取得簽證,避居國外的伊拉克難民處境相當艱難。許多在國內流離失所的伊拉克人也面臨困境。

位於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在十二月初指出,除非同意返回家園,數以百計伊拉克難民在黎巴嫩面臨「老死獄中」的悲慘命運。在避居黎巴嫩的大約五萬伊拉克人中,去年上半至少已有五百人入獄,一百五十人遭到遣返。

人權觀察組織難民政策主管佛瑞里克說:「只給伊拉克難民無限期待在獄中或返回伊拉克的選擇,黎巴嫩違反了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不過一位黎巴嫩官員表示,黎巴嫩並未給予伊拉克人特殊待遇,卻已提供有資格的外國人居留權。

分析家指出,黎巴嫩從未簽署一九五一年聯合國難民公約。在國內政治受到宗派意識影響幾十年的情況下,黎巴嫩也對難民湧入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極為敏感。

在另一方面,由敘利亞返國的伊拉克難民居多,主要是由於他們已阮囊羞澀,不能在敘利亞找正當工作,或是急於讓孩子回國上學。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夜總會,許多舞女是為了賺錢養家的伊拉克難民。包圍在她們身邊的保鑣不讓客人觸碰她們,卻安排她們為另外付錢的觀眾提供性服務。

十四歲的伊拉克少女拉菲告訴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她在夜總會一晚可賺三十美元左右,被客人帶出場可收入一百美元。她說:「我曾因賣淫被捕而遣返伊拉克,但是我又持假護照回來。不這樣我就沒法養活跟我一起逃難的母親和弟弟。」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十二月下旬表示,伊拉克兩百萬兒童面臨營養不良、無法就學、疾病和暴力的威脅,二零零七年已有幾百名兒童喪生。

兒童基金會在一份報告中說,每個月約有兩萬五千名伊拉克兒童和他們的家人被迫遷往國內其他地區逃避暴力或恫嚇。到年底時已有七萬五千名兒童住在難民營或臨時庇護所。

報告又說,伊拉克約有七十六萬名小學生已無法上學,二十二萬名流離失所的小學生教育受到影響,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的高中生參加期末考。

儘管如此,聯合國難民公署最近業已暗示,伊拉克的安全情勢也許很快會改善到足以讓部分流離失所的伊拉克人返回家園的程度。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瑞斯說,難民公署與伊拉克政府正在計劃仔細評估伊拉克的情況,現在是開始考慮難民重返家園的時候。

古特瑞斯表示,收容最多伊拉克難民的敘利亞和約旦都為此付出極大的經濟與社會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