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簡評謝長廷的競選策略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謝長廷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失敗了。檢討一下他的競選策略,很有必要,未來可以改進。

「聯合報」有一個民調,四成九民眾認為陳水扁應負最大責任,一成一覺得謝長廷應負主帥之責。可見,這是非戰之罪也。當然,所謂陳總統要負責的事,也可討論,因為那是媒體多年對他妖魔化的結果。然後在扁謝關係上大作文章﹕如果扁謝有不同的說法與做法,媒體就大肆挑撥﹔如果雙方觀點一致,就在他們兩者之間劃上等號,讓謝背上扁的「妖魔」包袱﹔總之,區隔不行,不區隔也不行。因此要負最大責任的,既不是謝長廷,也不是陳水扁,而是媒體。這個媒體,還包括國民黨耗費大量黨產透過媒體發送的鋪天蓋地抹黑廣告,主要是指民進黨貪腐的抹黑廣告,與大氣候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導致「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抹黑廣告。

當然,我們更重要的要檢討主觀原因,簡單說來有幾個情況﹕

第一,民進黨內部的派系紛爭沒有結束。一些落選的議員,有的參與輔選,有的完全沒有介入,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回到自己的選區,呼籲原來自己的支持者把票投給長昌。我不曉得謝長廷在這方面有沒有做工作。當然也有人反映謝只用自己的團隊,這批評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用人範圍更廣一些,效果或會更好。當然,謝也許有自己的 考量,不是自己人的話,不瞭解他的風格與策略,可能說錯話影響選情。如何平衡兩者關係,可以進一步研究。

第二,有人批評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影響本土民眾對他的支持。但是我沒有這個感覺,因為對「憲法一中」他做過解釋,也沒有成為這次競選的重要話題,反而在經濟議題上嚴斥「兩岸共同市場」與「一中市場」,強調了台灣的主體地位。當然,這方面強調太多,在「靈活」方面少了一些,可能失去一些中間選票。正如在批評馬英九抵制奧運太過輕率時,也應該說,如果北京繼續鎮壓西藏,我們將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甚麼行動可以模糊,這樣,才可以避免馬英九搶掉另一部份主張對中共更加強硬的選票。

第三,在處理「台灣週報」與莊國榮失言事件上矯枉過正。為了滅火做出區隔有必要,但是不必採取過於激烈的言辭,這樣會傷支持者的心﹔而連續檢討,把小事化成大事,以為莊國榮在造謠。其實莊國榮所說馬鶴凌的醜聞都是事實,否則馬英九盡可以告「壹週刊」,然而批評莊國榮太過,起了為馬鶴凌與馬英九漂白的效果。「台灣週報」報導偷書事件亦然,但是不如馬鶴凌事件造成的反效果大。

第四,馬英九勝選,Long Stay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讓他這個權貴縮小與南部民眾的距離。民進黨草根出身,忽略這方面「博感情」的效果,結果是拉開了與民眾的距離。到選舉最緊張的關頭,謝長廷注重議題的爭論,忽略貼進民眾的行程,造勢大會是製造氣氛,但是不能忽視與民眾直接的接觸。阿扁講話太多而會「禍從口出」,但是高雄市長選舉時,他帶領幾路大軍反覆掃街,與民眾握手,對勝選有正面效果。

第五,對質疑馬英九的綠卡問題該仔細評估。我認為以此質疑馬英九的誠信非常必要,但是拖得太長會使人感到厭煩,視為「口水戰」。在謝長廷提出後,應該由下麵團隊接棒,必要時才由謝長廷直接出面質詢。投票前蔡同榮的記者會沒有必要,因為拿不出證據,再度被認為噴口水,因為沒有具體證據難說服馬英九的支持者。

第六,民進黨的競選廣告。以柔性與感性的訴求是成功的,因為民進黨是執政黨,民眾討厭噴口水。但是有些廣告口齒不清,影響效果,尤其是指責對方更加貪污之時。在國民黨指責民進黨貪污時,謝長廷採取完全迴避的態度,如果能面對,承認有些意志薄弱者經不起考驗,因而向民眾致歉,並且保證執政後會抓緊廉政,效果就會好很多。

——原載《台灣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保華:中國媒體何時鬆綁?
林保華:切不可承認中國學歷
林保華:北京奧運與蘇丹驢子
林保華:馬英九要實現甚麼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