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港3萬宗多收水費個案過半評估出錯

【大紀元4月1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水務署在過去3年來,有超過30,000宗多收水費的個案,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過半個案涉及評估用水量出錯。她表示日後會減少估錶,多些用人手抄錶。審計署則批評水務署的新發單系統未完善,3年仍未能以中文地址發單,更曾寄出6,000張地址錯誤的水費單。

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會上表示,在30,000多宗收水費個案中,有9成多是由水務署自行測試水錶時發現。多收水費的原因並非全部因為水錶損壞,反而有55%個案是屬於評估出錯,其次是抄錯水錶。

她又表示,水務署日後會考慮減少評估水錶,多用人手抄錶,以減少出錯,另外亦會加強宣傳,鼓勵用戶自行報錶。

另外,有立法會議員關注用戶水錶損壞的情況。林鄭月娥指,在過去3年,每年均有5,000至8,000宗水錶損壞個案,水務署通常在接獲投訴一日後上門跟進及更換水錶。

她又指,本港絕大多數用水戶都是家庭式小型用戶,水錶的最佳使用期為12年,當局自06年至今已更換60萬個水錶,期望2011年可完全更換舊水錶。

另外,審計署的報告指,水務署轉換了新的客戶發單系統已經3年,但仍未能以中文地址發單。

審計署指出,水務署的新客戶及發單系統,原定在04年9月完成,但拖延到06年6月才完成。新系統利用郵政署的中英文地址資料庫,希望改用中文地址發單。但電腦程式在轉移地址的過程中,發現了81萬個客戶地址轉移出錯,要用人手處理。

在2005年初,水務署用中文地址寄出30萬張水費單後,卻發現其中6,000張因為中英文地址的層數差異而出錯。雖然郵差已把大部份水費單派回正確住址,但仍有200張單寄失。水務署其後要回復用英文地址寄水費單。

審計署批評水務署未採取有效措施核實客戶資料,導致系統至今未能全面以中文的地址發單。審計署又指,水務署需加快以中文發單,並推出網上客戶服務。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