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律師:這個行業像雞肋 吃不飽餓不死

【大紀元4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中國宣布開放台灣人報考律師資格,不過,中國全國律師工作會議中,律師對自己行業的評價卻是「有時覺得,律師行業就是一根雞肋(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吃不飽,又餓不死。有人當作救世主,有人當成掃把星。」

北京「法制日報」今天報導,中國全國律師工作會議十六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律師數量達十四萬三千多人,三千四百一十五名律師當選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政協會議委員,公職律師有兩千六百四十九人。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王凡表示,據統計,中國律師的平均收費不如計程車業,年毛收入不到人民幣十萬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三萬元)。

他指出,上海市律師協會調查顯示,上海市律師去年二十八億元總收入中,八成的收入由兩成的律師創造。廣東省的調查結果是,律師收入呈金字塔型,一成處於頂端,約兩成處於偏上,七成以上的律師生活艱難。

王凡說,重慶市律師執業報告中,不少青年律師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江浙一些地區,執業第一年的律師月薪只有一千元。中國律師業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已經是普遍的現象。

陝西律師王宏斌說,有些人羨慕律師時間自由、金錢自由,自己就是老闆,但這些往往是奮鬥大半輩子的功成名就律師的寫照。對大部分中國律師來說,律師有時就是一個混口飯吃的職業。

他表示,有些剛入門的實習律師,一個月只賺一千多元。他們的壓力不僅來自薪水,更來自案源;沒有案源,雖然每天都能正常上下班,但是心裡會隨著時間流逝而發慌、發毛。

工作七年的王宏斌目前月薪約五千到六千元,不過,他表示,「我們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一開始,就不知何時能夠停下來。有時為了一個案子,會加班到凌晨兩、三點。」

王宏斌說,「如果僅僅是工作壓力,咬咬牙還是能夠克服的。最讓人感覺不爽的就是有些行政部門的蔑視和不配合。」